呃逆,俗称“打嗝”。是一种膈肌痉挛的表现。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的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持续时间在48小时~1个月,则称为持久性呃逆,而超过1个月则称为顽固性呃逆。现在由保定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为您解析什么是顽固性呃逆。
呃逆的病因
按病变部位,分为中枢性呃逆和外周性呃逆。
1.中枢性呃逆
主要是由于呼气中枢病变导致的不规律非自愿吸气活动,低级中枢定位于延髓,累及疑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多见于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代谢性病变有尿毒症、酒精中毒、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等。
2.外周性呃逆
主要是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刺激。主要包括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瘤、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食管裂孔疝、胃炎、胃癌、胰腺炎等。此外,电解质紊乱、插管或胸部及上肢的手术,激素、鸦片类药物也可导致。
呃逆的治疗
当没有发现可治疗的呃逆的病因,则只能经验性用药。
1.首选尝试:奥美拉唑等(PPI)、或巴氯芬、或加巴喷丁类、或胃复安
PPI:尝试给以最大剂量,分两次服用。
巴氯芬:5-10mg,3次/日,最大剂量45mg/日。
加巴喷丁类:
加巴喷丁100-400mg,3次/日;
普瑞巴林150mg、1次/日,最大剂量375mg/日。
胃复安:10mg、3-4次/日。
用于顽固性呃逆时,加巴喷丁,也可与PPI、巴氯芬、或胃复安联用。
2.还可尝试氯丙嗪,但不作为首选!
氯丙嗪:25mg、3次/日,最大剂量150mg/日。
药物治疗持续时间
药物大多持续治疗5~10日,但PPI需连续使用3~4周。
如果呃逆消失,通常可以在次日停药;如果未消失,最多可以持续治疗15日。
如果一种药物有效,但停用后呃逆复发,则可能需要长期使用该药物。一些接受姑息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无限期药物治疗。(刘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