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巩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基层团的组织力,激发团组织内在活力,基本扭转基层团组织薄弱状况,团市委开展农村(社区)团组织规范化建设。
2024年2月,团市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查书记配备,看班子建设;查流动团员,看团员管理;查支部建设,看组织运行;查作用发挥,看建设成效”为工作内容,在全市开展农村(社区)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同时,印发农村(社区)团支部参考标准,建立农村(社区)团组织信息台账。3月底,组织召开2024年重点工作调度会,专题听取农村(社区)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情况,对全市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作出安排部署。6月份,分赴各县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等20个点位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掌握农村(社区)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情况。
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团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团建,持续激发基层活力,不断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昌黎县严格落实“推优入党”工作要求,对于有入党意愿的优秀团员,经团组织推优后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入党率100%。泥井镇团委管理流动团员关口前移,通过“智慧团建”系统后台提前与申请转回的团员进行联系,确保团组织关系转接无误,对于不适宜转回乡镇、村的团员,及时做好政策解释工作,避免失联团员的产生。团员青年积极发挥作用,自编自导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情景剧在村民中广泛传播、深受好评。
卢龙县卢龙镇厚德社区“青年之家”积极发挥专职团干部、团代表的组织优势,广泛发动青年开展创城、创卫宣传和清扫小区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创城、创卫;印庄镇中薯集团“青年之家”与相关院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实践平台,定期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开展科研活动。
青龙县以24个乡镇团委为主要力量,联合学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投身实践、发挥作用,累计参与青年1000余名,100名青年志愿者分10批次开展农村环境宣传与整治活动。团员入党全部经团组织推优后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入党率100%。
海港区金龙花苑社区团支部依托辖区丰富的教育资源,成立“乐活青春”社区夜校,打造青年成长发展的“充电站”和“服务站”。首府社区团支部通过“社区小微”志愿品牌,“青春润禾”服务品牌,积极引导青年参与社区工作,成为社区工作的“多面手”。燕大西苑社区团支部通过建立青年议事协商机制,建设共享共治,共创美好家“苑”。
抚宁区各乡镇(街道)团委通过电话联系和实地走访等方式摸排辖区内农村(社区)团组织建设情况,逐村建立信息台账,摸清流动团员数量,通过多种方式尽量与失联团员取得联系,逐年建立流动团员微信群,加强与流动团员的沟通联络,并依托微信群组织团员参加主题团日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山海关区路南街道依托“青年之家”阵地,采取“党员+团干+志愿者+社工”的运行模式,创新打造了“七彩·四点半课堂”,开展托管课程20余节,相关经验做法在《人民网》等相关媒体进行了刊发;建设书香园地“团团自习室”,为辖区青年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并借此载体为青年提供就业、培训等一手信息,为基层共青团工作开启一扇全新的窗户;创建“薪火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100余场,服务居民3000余人次,有效激发了青年志愿服务新活力。真正的做到了实现青年有需求,共青团有行动。
北戴河区西山街道安居社区团支部创新“研学+团建”服务模式,深化“小海鸥欢乐课堂”服务品牌,开展托管课程100余节,特色活动30余场,活动情况多次在人民网等央级媒体刊载;开展“桑榆课堂”活动,开设书画、摄影、朗诵等“老年+少年”特色课程50余场次,为青年解决“带娃”难题;开办“红色集市”,开展“童声里的北戴河”、“人才夜市”等活动20余场,服务居民及游客2000余人次。
开发区青馨家园社区团支部以“引领青年、凝聚力量”为主旨,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激发广大青年团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网格化、社会救助、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衔接,开展“服务一老,守护一小”系列暖心活动7次;依托社区图书室、舞蹈室、科普活动室、健身室等活动阵地,开设音乐课堂、朗诵课堂、舞蹈课堂、形体课堂等课程30余场次,增强了基层青年组织的活力,使青年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作用发挥有舞台。
北戴河新区戴河大街社区团支部依托辖区党建联盟,统筹学校、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等多方资源,整合社区活动场所,开展理论学习,积极投身社区治理,与青年志愿者合作解决“留守儿童关怀关爱”、“装修纠纷”等网格收集事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前朱建坨村团支部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参观“三兰馆”3次100余人,团员青年深受鼓舞和启发,深入农户开展走访等活动,提高了村民对团组织的认同感,积极组织公益活动,为村民提供帮助和服务。
来源:秦皇岛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