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港区东港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工作方针,以加快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六大行动”,按照省级和美乡村建设标准,实现全域创建。2024年,对除富家营拆迁村和已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称号外的西向河寨村以外的10个和美乡村进行集中连片改造,创建和美乡村,推动人居环境更加优良,产业活力更加强劲,乡风文明更加和谐,富民途径更加多元。
乡村振兴路先行 修路便民暖人心
走进东港镇西向河寨村,路面平坦,道路两旁的草坪绿意盎然。
正所谓道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以前我们村交通不方便,每遇雨雪天气,路面坑坑洼洼,泥泞难行。”村民王芳表示,如今,村里的路越修越宽,直接通到田间地头,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
据了解,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东港镇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宜改则改,宜建则建。按照“一村一规”“一村一案”原则,逐村编制和美乡村建设规划、方案,明确建设重点和时序。结合自来水改造路面修复的契机,对村内破损道路进行修复,确保进村主干道硬化效果达标;入户道路(巷道)因地制宜选择路面硬化材料,鼓励利用废弃砖硬化路面,有效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
除了修路,污水管网改造计划也在进行当中,目前,东港镇西向河寨、卸粮口、孙家庄三个村已全部纳入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东向河寨、上营、中心庄、黄南四个村部分纳入污水管网,下一步将和王家庄、徐庄、黄北、龙家营共同纳入污水管网改造计划,彻底解决污水问题。
建设农户“小三园” 提升乡村“大颜值”
自“小三园”建设工作推进以来,孙家庄村凝心聚力、广泛动员,集中村民开展房前屋后环境秩序整治,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对清理出的空间规划建设“小三园”,修建“小三园”围墙1500延长米,新建“小三园”50余个。
村民王福娟说:“我们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放置盆栽、种植花卉,形成各具特色的小花园,闲暇时还可以相互交流美化心得,互鉴经验,陶冶情操,自己看着也舒坦。”
孙家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果群说:“接下来,我们在确保耕种有序的同时并兼顾实用、安全和美观,努力做到移步换景、步步有景。”
为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竭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东港镇陆续开展春节期间村庄清洁专项行动、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农村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百日攻坚集中行动、“十清”行动等专项行动,上半年以来,共清理农村各类垃圾1万余方,清理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00余方。同时,全面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及对“两高”沿线、铁路涵洞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行动,清理铁路沿线垃圾6处,清理生活垃圾100方、建筑垃圾600方。
屋顶变“电站” 点亮乡村振兴路
仲夏日头高照,村屋顶上的片片光伏板熠熠生辉,交织成一幅幅和美乡村新图景。
“用电无忧,凭电还能增收。”村民对用电体验纷纷赞不绝口。村民底气从何而来?这就要从每户村居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说起。早在2023年,孙家庄、黄北、王家庄利用村委会闲置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板,自光伏发电项目完成以来,发电结算电费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
东港镇副镇长陈斌说:“今年,我镇为龙家营村争取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施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待建设完成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至少5万元。 ”
随着光伏发电的深入实施,一个个发电板在传递阳光之暖,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又为群众带来了金山银山。
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乡风
近日,东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了2024年“‘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活动中,村干部、包村干部立足平时工作实际,以饱满的热情、平实的语言向大家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
黄北村李倩说:“今天听了大家讲述的身边故事,我深受感动,学到了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精神,今后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据了解,东港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图书室、综合文化站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东港好少年、道德模范评选、四季村晚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传递和谐和睦的文明风尚;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在春节、清明、端午等重要传统节日,组织村民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东港镇党委副书记张明曦说:“接下来,我镇将继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促进特色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环境整治,丰富环境治理手段。探索秸秆、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解决撂荒和粪污问题;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分片打造人文和经济发展、渔业产业、环境整治、田园风景连廊为主线的乡村集群,实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持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村规民约,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来源:今日海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