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00后”热血青年小商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8096例、河北省第789例、邯郸市第19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04年出生的小商,是河北科技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18岁那年,小商在路边的献血车参加了无偿献血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那是我第一次去献血”,他回忆道,“那天我刚过完生日,正和朋友走在路上,碰巧看到路边停着一辆献血车,就心血来潮去参加献血。过程中我们俩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得知既可以做好事又可以救人,就一起加入了,这也算是给了我自己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吧。”
自加入后,小商一心专注学习,并没有将这件事刻意放在心上。他深知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机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甚至是几十万分之一,是非常不易的事。
经过2年的等待,今年5月,小商接到了省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没有犹豫,小商当即表示愿意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还有点诧异,我好像有点淡忘了之前入库的事。当问及我是否愿意捐献时,我想,这是救人一命的事,所以毫不犹豫答应了。”
当初得知儿子要为别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小商的父母并不同意,他们害怕会对儿子的身体造成损害。为此,小商从网上查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也将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讲解的捐献知识讲给父母听,一点点消除他们的顾虑。经过沟通,小商的父母也转变了态度,支持小商所做的决定。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清淡饮食、不熬夜,甚至连最喜欢的辣椒都不吃了,精心调整身体状态,只为那一场生命与生命的深刻对话。从初步配型到高分辨检测,再到捐献前的全面体检,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
2个月的准备,5天动员剂的注射,正式采集的日子到了。
事实上,在真正躺在床上采集之前,小商心里一直揣着紧张。他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对未知的恐惧一度盖过了将要帮助人的兴奋。“无论如何,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做这个事。”
当天,在姐姐和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历经4个多小时的采集,小商成功捐献了265毫升饱含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袋带有余温的“生命种子”将被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为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带去生的力量。
小商眼里有光,心里有爱,虽然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他又表现的十分勇敢。“我就是救人来了,能够帮助到这位患者恢复健康,我觉得很荣幸,也为能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救人感到自豪。”小商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