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石家庄24岁小伙小耿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远方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点燃了生命希望。
说起这场“生命奔赴”的经历,时间还得回溯到2个月前。5月份的一天,正在休息的小耿接到了省红十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人初步配型成功,并询问他的捐献意愿。得知这个好消息,激动的心情立马充盈了小耿的整个身体,“没想到这么快又配型成功了!我当然愿意!”这是小耿在2023年3月加入中华骨髓库后接到的第二个配型成功的电话了。
平时生活中低调内敛的小耿,却有一副赤诚无私的热心肠。自2020年开始,他每年都去参加无偿献血,至今已献血7次,献血量达到2800毫升。2023年3月的一次献血过程中,小耿在医护人员的口中了解到有关造血干细胞救人的意义后,便当即决定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他表示,因为对于很多血液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自己能够为挽救他们生命贡献力量,是一件非常光荣而又神圣的事情。
今年2月,小耿第一次接到省红十字会电话,得知自己和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的消息,他有些不敢相信。“接到成功配型通知后,我第一反应是很激动,这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概率很低,没想到我入库还不到一年就能成功。”小耿说。随后,小耿积极配合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完成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在等待结果的时间里,除了激动,随之而来的还有他心里一阵阵的紧张焦虑,担心结果不理想,不能帮助到患者。他多次与红十字会联系咨询进度情况,“等待的过程中,会感觉到一点紧张,也会有压力,真的很希望能够挽救那名患者的生命。”但天不遂人愿,因为患者的原因,最终捐献未能成行。
然而,“髓缘”就如“命中注定”般再次来到了小耿的身边。时隔3个月,小耿再次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半年内配型成功了两次,我感觉像中了大奖,太奇妙了!等捐献完我一定要去买彩票。”小耿笑着说。但莫名的担心又涌上他的心头,生怕会再出现上一次未能挽救患者的情况。他向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想要加快进程,在一切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最短时间内完成捐献,让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
经过1个多月的准备,5天动员剂的注射,4个多小时的采集,7月18日,小耿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捐献29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8035例、河北省第787例、石家庄市第22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能够为他(患者)延续生命,点亮他(患者)生活中的一道希望之光,我很开心也很荣幸!”捐献结束后,他如释重负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