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镇前铺村的“扫黄打非”主题公园内村民们正在游玩。该公园是全市首个农村“扫黄打非”主题公园——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镇前铺村“扫黄打非”主题公园,不仅“有颜有品”,还兼具了“护苗”的特性。这是桃城区赵家圈镇前铺村创新形式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前铺村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以点带面高效提升“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效能,为丰富“扫黄打非”宣传资源,先后建成“扫黄打非”主题公园、步道形象墙、民和胡同文化墙等共计5千余平方米的专题宣传阵地。
为了营造浓厚的“扫黄打非”氛围,前铺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将“扫黄打非”融入宣讲宣传、志愿服务和评比活动中。宣讲队伍深入田间地头、院坝广场,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等形式,向村民普及“扫黄打非”知识,树立文明清朗的社会风气。同时,前铺村成立“扫黄打非”协调联动工作小组,选出33名胡同长作为基层网格员,通过“多网合一”广泛宣传“扫黄打非”的重要性,引导村民自觉抵制文化垃圾。
在“扫黄打非”工作中,前铺村注重与村规民约、民主议事、平安建设等村级治理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将“扫黄打非”纳入民主议事事项,促进了村民自治和协商共治,使“扫黄打非”工作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共建共享共治。此外,前铺村还设立了“扫黄打非”举报点,畅通了线索举报渠道,严防非法出版物和不良信息的流入传播。
“扫黄打非”与乡村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净化了乡村文化环境,还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和法治观念。在乡村文明建设方面,前铺村村民们遵纪守法、礼貌待人,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他们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和社会安全知识,增强法制意识;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崇尚科学文化,拒绝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不健康行为。此外,前铺村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保持房前屋后和庭院干净整洁,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据介绍,桃城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扫黄打非”工作与乡村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教育并进”的原则,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平台、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广泛宣传“扫黄打非”的重要意义和法律法规,以文化净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绘就了一幅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
(供稿人:王鑫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