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博野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工作人员对北京智行者生产的智慧云控模拟数字平台进行演示。 河北日报记者 贡宪云摄
在河北省博野县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去年3月开工的北京智行者自动驾驶生产基地项目主体工程雏形初显,今年年底投产。另一侧,去年10月开工的上海非夕华北区域总部项目基建工程基本完成,正进行生产研发中心等建设,同样计划年底投产。
这两个项目,都来自独角兽企业。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等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2024)》,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则登上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
没有信息智能产业基础的博野县,为何能引来这两个独角兽企业项目?5月28日,怀着好奇心,记者走进博野寻找答案。
专业招商机构当“月老”
博野县传统工业以橡胶输送带和涂装产业为主。2022年6月,在谋求产业转型时,县委县政府提出谋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信息智能产业。
传统产业的土壤,如何“长”出高科技产业项目?
博野没有盲目出击。深思熟虑后,他们找到一家专业招商机构——深圳招商引资实战平台牵线搭桥,借智借力。
双方共同研究谋划,瞄准北上广深的信息智能产业绘制招商图谱,筛选一批优质招商目标。北京智行者、上海非夕均在其中。
“对于细分赛道上排名前列的企业,我们一企一策制定项目落地合作可行性方案,一家家叩门拜访。”博野县委书记刘永泽说。
“外援”只是提供了招商资源,能不能最终引进项目,还得看环境、看服务。
作为独角兽企业,北京智行者正处于业务版图扩张的成长期,对服务效率高非常看重。
担心生产环境?迅速提供优质地块。
担心建设进度?开通审批绿色通道。
“既懂产业,也懂企业。”2022年6月11日,北京智行者高层来到博野县对接洽谈,24小时不到,就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2023年9月,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晓平来到博野,开门见山地说:“这是我们机器人技术成熟后计划建设的第一个生产基地,能不能按我们的想法定制厂房?”
“马上安排。”县里的回应掷地有声。
博野县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按照“政府重资产、企业轻资产”的思路,通过争取地方专债建设定制厂房,实行定制服务,满足了上海非夕的个性化需求。
很快,上海非夕华北区域总部项目也落户博野。
项目还在建设,新客户就来了
项目落地了,政府是不是坐等着就行呢?
当然不是。
“项目还在建设,新客户就来了。”胡晓平说,他们生产的7轴自适应机器人已在长城汽车、立中车轮两家保定企业进行初步应用,企业客户“朋友圈”多了新成员。
半年前,在博野县引荐下,胡晓平参加了保定市组织的一次科技产业创新对接会。会上,他跟长城汽车、立中车轮代表一一接触。
“合作过程相当顺利。”胡晓平说。立中车轮代表现场抛出了企业智能化改造中面临的十多个技术难题。巧了,这些正好是他们科研攻关的重点,双方的合作水到渠成。
上海非夕是一家全球技术领先的通用机器人公司,核心创始团队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该企业在博野的投资项目主要生产自适应机器人,打造面向华北市场的生产基地和营销中心。
“市面上的工业机器人,大多是在精准坐标定位条件下实现精确操作。我们研发的自适应机器人不同,可通过力传感器,实现复杂环境下的仿人化操作,在汽车总装、轮毂打磨等领域应用广泛。”胡晓平说。
在博野采访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正洋时,他没在项目工地,而是在不远处的展馆内。
他的面前,是一台金属边框的四轮车。随着测试场地蓝白色电子图案变化,四轮车自动进行转弯、避让、刹车等动作。
“我们的投资项目尚未投产,产品先上了展示平台。”张正洋说,他们的展品包括智慧云控模拟数字平台、自动驾驶“大脑”等,已在出租车、巴士、环卫车等进行商业化应用,发展前景广阔。
北京智行者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企业。他们在博野的投资项目,主要生产域控制器等产品,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应用。
项目建设时,北京智行者提出想要一个产品展示场所的要求。此时,博野正筹划建设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学教育基地,考虑到产品展示与研学教育可有机结合,就一口答应了。
到目前,以“博野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命名的展馆基本建成。“这个平台设施现代、交互性强,为我们提升客户体验、打响企业品牌提供了很大助力。”张正洋说。
“在博野的推荐下,我们还成为保定市‘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的参与方,将提供自动驾驶巴士进行道路测试。”张正洋说,未来,他们的巴士在路上跑起来,将为人们智慧出行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