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寻唐记③丨探寻中国铁路“零起点”

0
分享至

记者 刘珲 赵雅静 通讯员 王志艳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起点都孕育着未来的辉煌。

19世纪初,铁路在英国出现。随后,西方各国竞相修建铁路,人类文明进入了“铁路火车时代”。而在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铁路却被视为禁区,成为洋务派和保守派争论的焦点。铁路从拒绝到试办,再到“毅然兴办”,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881年6月9日,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唐胥铁路开始铺轨。这条铁路是在清政府洋务派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负责集资修建的,采用了1435毫米轨距和每米15公斤的钢轨,总长9.7公里。

虽然这段铁路并不长,但它却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开辟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先河,是中国铁路发展的起点,为后续大规模铁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日,我们走进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亲手触摸铸造于19世纪的老钢轨,阅读黑白影像定格的历史瞬间,深度探寻以唐胥铁路为发端的中国早期铁路建设历程。

从0公里到9.7公里 中国铁路建设艰辛起步

1435毫米标准轨距。 雅静 摄

唐胥铁路建成通车后运行的情景。 资料片

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位于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内,那里曾是唐山矿修车厂的旧址,也是唐胥铁路“零起点”的所在地。

“自1878年开平矿务局成立至今,开滦煤矿已有140多年历史了,其间开创了很多‘中国第一’。唐胥铁路就是开滦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创造的成就之一。‘中国铁路之源头,惟唐胥铁路也’。”博物馆志愿者莫静涛说。

莫静涛是一个铁路机车迷,对铁路既有感情,又有浓厚的兴趣。去年,他主动申请加入了开滦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为游客提供引导、讲解等志愿服务。在他的热情陪同下,我们开启了这次探寻中国铁路源头之旅。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铁路运输的高速度、大运量吸引着不少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兴建铁路。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铁路建设起步较晚,直到19世纪40年代前后,关于铁路的知识才传入中国。

1840年,被称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主持编译了《四洲志》,并以此为蓝本,委托好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1842年的《海国图志》初刊中,第一次附上了铁路火车图。在风气未开的晚清,人们对于铁路和火车这一“夷技”充满了新奇和畏惧。清政府保守派则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清政府自己不肯修,不等于外国列强不图谋在中国修建铁路。

“1874年,英国商人强行修筑了一条由吴淞到上海、轨距为762毫米的窄轨铁路。它虽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但不被清政府承认,属于非法‘舶来品’,运行不到一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后扔到了海里。”莫静涛说。

1876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在勘查煤矿时提出修筑铁路,解决煤炭运输问题。但由于筑路费用太高、地势低洼等种种原因而作罢,改为开凿了一条从芦台到胥各庄35公里长的“运煤河”,原胥各庄因此被称为“河头”。

1881年,开平矿务局平均日产煤300吨,因胥各庄到唐山矿地势陡峻,河水上不去,运输成为瓶颈。唐廷枢再次上书李鸿章“由河头筑硬路十五里,直抵矿所”,意思是从唐山矿区到胥各庄码头之间修一条铁路,把煤从胥各庄运上船,然后走水路。经李鸿章多次斡旋,1881年,唐胥铁路终于破土动工,采用的是1435毫米标准轨距。

那么,何为标准轨距?

据了解,早在蒸汽机车出现前,英国煤矿已经开始在铁轨上运输煤炭,煤车轮距多为1435毫米。“铁路之父”斯蒂芬森建造蒸汽机车时,采用的也是1435毫米轮距,并以此规定相应轨距。后来,英美及其他欧洲国家铁路大都采用了这一标准。1937年,这一轨距被认定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

唐胥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促成了中国铁路轨距的形成,为中国除去了日后换轨的弊端,也为未来铁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81年5月,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开工兴建;6月9日,正式铺轨。

“唐胥铁路铺轨当天还举行了一个庆祝仪式。这天也是斯蒂芬森的百岁诞辰纪念日,李鸿章特意选了这个日子,可见其对修铁路还是很重视的。”莫静涛分析说。

1881年12月,全长9.7公里的唐胥铁路终于竣工通车。

在修筑唐胥铁路的同时,中国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以及中国第一家机车修理厂,也应运而生。

然而,唐胥铁路通车后不久,清政府以“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为理由,反对使用机车。开平矿务局不得不将火车头卸下,改用骡马拖曳。当骡马拖曳力不胜任时,仍会使用蒸汽机车牵引。

“现在说起马拉火车感觉很荒诞可笑,可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马拉火车在短距离运输上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曾有过骡马拉火车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约成本。”莫静涛说。

唐胥铁路的建成通车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但对中国未来创办铁路依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的脚步沿着铁轨向前奔跑,注定势不可挡。

如今,在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收藏着30多种百年前的老钢轨。每一根钢轨都承载着一段时期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起步,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展筑,再展筑 历时30年贯通关内外

拆城墙修铁路进北京。 资料片

晚清政府四条铁路干线示意图。 资料片

随着开平矿务局产量增加,煤河运输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1886年,唐胥铁路由胥各庄向西展筑。1887年5月,铁路延伸45公里修到芦台,史称“唐芦铁路”。

为了有利于铁路经营和展筑铁路,开平矿务局于1886年发起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中国第一家铁路建设运营公司自此诞生。

随着唐胥铁路的展筑,中国铁路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1888年8月,唐胥铁路延至天津,唐津铁路全线竣工。这是我国第一条真正的经营性干线铁路,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铁路史上那么多个‘第一’发生在唐山,我觉得可以说,唐山人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坐上火车的乘客。”莫静涛的语气中透露出自豪。

1888年10月,皇家西苑铁路竣工,获得慈禧太后喜爱。1889年,在顽固派高官重臣的反对声中,张之洞建议修建卢汉铁路(从北京卢沟桥至湖北汉口)的奏疏得到慈禧太后认可。1889年5月5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铁路为“自强要策,必应通筹天下全局”。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正式宣布兴办铁路。

1889年,唐胥铁路由唐山开始向东延展到古冶。

1891年6月,北洋官铁路总局在山海关成立,开始修建关东铁路。从古冶林西镇到山海关为第一段,然后从山海关向关外延展。铁路为官款官办,官方每年拨120万两纹银,这是中国第一条官办铁路。李鸿章被任命为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位督办。

1894年,铁路修至山海关。天津至山海关(榆关)间的铁路,被称为“津榆铁路”。津榆铁路分为两段,中国铁路公司负责管理天津至古冶段,为商路;北洋官铁路总局负责管理古冶至中后所段,为官路。货运和客运官商铁路均分段购票、收费。伍廷芳任北洋官铁路总局副督办兼官路总办,张翼任中国铁路公司商路总办,形成了“一条铁路、官商两局”的管理体制。

1895年11月,唐津铁路向西展筑至北京,终点定在丰台站,后改到卢沟桥,命名为“津卢铁路”。津卢铁路为官款官办,是中国第一条复线铁路。

“复线铁路又叫双线铁路,指的是在一定里程区间范围内,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正线的铁路,并分设了上行线和下行线,方向相反的列车在不同轨道上行驶。”莫静涛解释道,“复线铁路规定一条铁路只能走一个方向的列车,所以一般不会发生迎面相撞的事故,提高了列车的速度和安全性。”

修建津卢铁路前,清政府保守势力已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中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痛定思痛,开始“力行实政为先”,与洋务派达成了兴办铁路的共识。

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内有一个巨大的沙盘,展示了唐胥铁路不断延伸的结果。“这是唐山火车站,我们可以看到以唐胥铁路为发端,铁路逐步延展。1888年修到天津,1894年修到山海关,1897年修到北京,1911年修到沈阳,最终延展为京奉铁路。历时30年,修建了贯通华北、东北的京奉铁路大动脉。京奉铁路竣工后,卢汉、津浦、京绥等干线铁路,分别以京津为起点,向华中、华东、西北等方向延伸,中国铁路网开始初具规模。”指点着沙盘,莫静涛解说道。

辛亥革命爆发前,以唐胥铁路为发端,清政府相继建成了京奉铁路、京汉铁路(即卢汉铁路)、京张铁路、津浦铁路(即后来的京沪线)四大干线铁路及部分支线铁路,实现了最初的铁路计划。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经历北洋时期、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建设在连年战火中踯躅前行。

从9.7公里到15.9万公里 中国铁路发展加速腾飞

在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游客观看中国铁路示意图。 雅静 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建设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性大发展。中国铁路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现如今,铁路网络日趋完备,运营里程不断攀升,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据相关报道,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5.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4.2万公里,位居全球首位。

铁路作为国家关键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四通八达的铁路路网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蓬勃发展,强化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为贸易和投资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其高效的运输效率实现了大量货物和人员的快速运送,为经济活动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铁路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有效缩小了地区差距,有力推动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兴起。铁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切实提升了生活质量。更为关键的是,铁路建设在加强国防建设、促进文化交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当下的中国铁路,正朝着更高速度、更智能化、更环保的方向奋勇前行。它宛如连接世界的桥梁,犹如推动经济的强大引擎,又似服务人民的紧密纽带,以巨龙腾飞之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如果说如今纵横交错于中华大地的铁路网宛如中国的龙脉,那么曾经仅有9.7公里长的唐胥铁路,便是这龙脉的源头。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已过百年。现今的唐胥铁路仍然承担着简单的货运、通勤等任务。在胥各庄车站,仍然可以见到火车运输煤炭、工人使用吊车卸货的场景。

阳春四月,“煤河”两岸花红柳绿,水鸟悠然游弋,与河岸并行的铁路高架桥上,高铁、动车不时呼啸而过。

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中,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在中国铁路“零起点”标识处打卡,追溯中国铁路的前世今生。

今天,唐胥铁路的发展历史依旧在延续……

这一段铁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崛起与腾飞,也见证了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它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铁路的历史长河中。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建国初,甚至有部分将帅手握几十万兵力,为何没一人敢拥兵自重?

建国初,甚至有部分将帅手握几十万兵力,为何没一人敢拥兵自重?

南书房
2025-06-11 14:15:03
广州将来最吃香的4个地方,优势令人瞩目,在当地排名靠前

广州将来最吃香的4个地方,优势令人瞩目,在当地排名靠前

爱下厨的阿酾
2025-07-09 00:40:13
东亚杯!6-1,日本队踢疯,横扫中国香港,热尔曼-良无敌四响炮

东亚杯!6-1,日本队踢疯,横扫中国香港,热尔曼-良无敌四响炮

侧身凌空斩
2025-07-08 20:18:28
724分河南女状元,清北不要就奔军装?官网录取通知书挂出来了!

724分河南女状元,清北不要就奔军装?官网录取通知书挂出来了!

手工制作阿爱
2025-07-08 15:42:30
周培公被处死之谜

周培公被处死之谜

芳芳历史烩
2025-07-08 20:34:10
42岁苍井空老师红色性感裙子亮相,童颜巨乳,少女感满满

42岁苍井空老师红色性感裙子亮相,童颜巨乳,少女感满满

说真话的小陈
2025-06-25 09:25:05
女人味十足的柳丁高跟鞋穿搭

女人味十足的柳丁高跟鞋穿搭

美女穿搭分享
2025-07-06 11:51:57
打起来了,以色列被炸?20架战机连夜出击,美失声,以总理出国了

打起来了,以色列被炸?20架战机连夜出击,美失声,以总理出国了

科技虎虎
2025-07-08 09:32:08
俄乌打了三年:3个国家穷了、3个国家富了,中国也在其中,如何呢

俄乌打了三年:3个国家穷了、3个国家富了,中国也在其中,如何呢

青烟小先生
2025-07-08 17:18:56
细思极悲,S家的3大谎言全被戳破,原来这才是抢抚养权的真实原因

细思极悲,S家的3大谎言全被戳破,原来这才是抢抚养权的真实原因

火之文
2025-07-08 17:14:41
美选秀网站2028年模拟选秀:中国小将郇斯楠在第14顺位被选中

美选秀网站2028年模拟选秀:中国小将郇斯楠在第14顺位被选中

直播吧
2025-07-08 17:53:06
她是国家一级女演员,多次给坐轮椅丈夫戴绿帽,如今儿子也是演员

她是国家一级女演员,多次给坐轮椅丈夫戴绿帽,如今儿子也是演员

趣文说娱
2025-07-05 15:51:51
上海市民直呼闪瞎了!50米开外都躲不开,反应不及可能受伤,很多人加装,律师警告:或担刑责

上海市民直呼闪瞎了!50米开外都躲不开,反应不及可能受伤,很多人加装,律师警告:或担刑责

上观新闻
2025-07-08 09:54:07
离开贾玲的张小斐,被高估了吗?答案可不是那么简单

离开贾玲的张小斐,被高估了吗?答案可不是那么简单

巴塞电影
2025-07-08 17:55:11
星光大道11位歌手现状:离婚、住桥洞、锒铛入狱,没一个值得同情

星光大道11位歌手现状:离婚、住桥洞、锒铛入狱,没一个值得同情

小米亚的故事
2025-01-24 14:45:31
“把男人钓成翘嘴”,单亲妈妈拿十岁女儿打窝,文案隐晦但能秒懂

“把男人钓成翘嘴”,单亲妈妈拿十岁女儿打窝,文案隐晦但能秒懂

知晓科普
2025-07-05 09:20:03
闹剧即将结束!库明加预计重回勇士

闹剧即将结束!库明加预计重回勇士

鬼魅突破上篮
2025-07-09 06:06:21
NBA首轮第14顺位?男篮18岁天才比杨瀚森还猛:下一个进NBA是他?

NBA首轮第14顺位?男篮18岁天才比杨瀚森还猛:下一个进NBA是他?

篮球快餐车
2025-07-09 03:43:17
8年敛财14个亿,吃一顿饭花上百万,“金融才女”朱丽丽是何下场

8年敛财14个亿,吃一顿饭花上百万,“金融才女”朱丽丽是何下场

谈史论天地
2025-06-30 12:25:03
整体跌至“1字头”,大额存单“失宠了”

整体跌至“1字头”,大额存单“失宠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23:43:25
2025-07-09 07:55:00

头条要闻

甘肃233名幼儿血铅异常 涉案人员可能被判10年以上

头条要闻

甘肃233名幼儿血铅异常 涉案人员可能被判10年以上

财经要闻

金店业绩分化 为何"一口价"卖得更好了?

体育要闻

17岁的朱正很好,但他救不了中国男篮

娱乐要闻

麻烦大了,凤凰传奇再次遭受“重创”

科技要闻

飙到4000亿美元!SpaceX估值剑指字节OpenAI

汽车要闻

遵循“极简主义” 北京现代ELEXIO发布内饰官图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手机
旅游
公开课

教育要闻

高考放榜,清华北大为争抢生源千方百计,而哈工大竟置身事外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手机要闻

iOS 26 beta 3 更新:磨砂玻璃回归,液态玻璃被削弱、Dock 栏有变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