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在保定修化石 | 中生代海洋里的“卷王”——菊石)
菊石
是含有菊花状的石头吗?
或是某一种植物?
其实都不是
菊石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因脚长在头上而得名)菊石亚纲(Ammonoidea)物种的通称,从泥盆纪初期一直生活到白垩纪末期,与非鸟恐龙、沧龙、翼龙、蛇颈龙一同灭绝。
菊石复原图,图源见水印
菊石是现代的鹦鹉螺吗?
现代鹦鹉螺|by Manuae
指菊石复原图|by NobuTamura
看到菊石,我们可能会想到现生的鹦鹉螺,从外观上看两者很像。
都是螺旋型的带壳头足动物
二者外壳结构均能分为住室和气室
软体部分都是居住在靠近壳口的住室内
(菊石的软体及住室很少被保存)
气室由隔壁(隔膜)分开
(隔壁可以帮助头足类菊石和鹦鹉螺支支撑自身软体结构,为游动提供浮力,并加强壳体的硬度)
鹦鹉螺壳切成两半,腔室清晰可见,呈对数螺旋排列 改自Wikipedia
菊石剖面 引自Wikipedia
但两者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菊石属于头足纲菊石亚纲
鹦鹉螺属于头足纲鹦鹉螺亚纲
缝合线的形状是区分二者的重要特征
问:那什么是缝合线呢?
缝合线是隔壁边缘与壳壁内面接触的线,根据隔壁褶皱程度,头足类的缝合线可归为5种类型[1],如下图。
头足类缝合线的类型
1.鹦鹉螺型2.无棱菊石型3.棱菊石型4.齿菊石型5.菊石型
引自《古生物地史学概论》 杜远生等,2009
鹦鹉螺的缝合线比较简单,而菊石的缝合线相对复杂,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图案。要知道完好的化石是看不见缝合线的,只有当外壳表面剥落,缝合线才会暴露出来。
而且缝合线是鉴别菊石不同类群的重要依据。
菊石缝合线展示 引自Wikipedia
叶菊石Phylloceras 图片引自问石小程序
叶菊石因缝合线形状像枫叶而得名
菊石以平旋壳居多,但也有一些异形壳菊石
各种平旋壳的菊石 | 引自Wikipedia
各种异形壳菊石
Didymoceras stevensoni 引自Wikipedia
双菊石 Diplomoceras by New Scientist
菊石与我们熟知的蛸(xiāo)类章鱼、乌贼是近亲,均起源于杆石类,与鹦鹉螺的亲缘关系相对远些。
它们的外壳直径从几厘米到2米多不等,因表面具有菊花状纹路而得名,是一群大多具有螺旋形的外壳、拥有众多触腕的头足纲动物,也是整个中生代最繁盛的海洋动物之一。
斑彩石
Ammolite
斑彩石(Ammolite)是一种有机生物宝石,也被称为彩斑菊石或宝石菊石,产自于北美一些地区,是由菊石的化石壳经过复杂的埋藏变化形成的,保留了原壳的文石质细微结构,由于菊石壳本身非常薄,厚度一般为0.5~0.8毫米,其必须附着在基质上才能保存,所以我们看到的斑彩石是菊石壳与基质的混合体。
斑彩石具有迷人的虹彩光泽,大多数为绿色和红色,但蓝色、紫色等所有的光谱色都是可能出现的。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彩斑菊石
悄悄告诉你,《宝可梦》游戏中的角色菊石兽,就是以菊石为原型创作的哦~
菊石兽|引自Pokemon
【参考文献】
[1]杜远生, 童金南.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