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也是地秧歌的一种。猴打棒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年间,满族正蓝旗“跑马圈地”于此,以猎为生。满族人民认为孙悟空降妖捉怪、除恶扬善胜过他们所信奉的萨满,还认为穿黄布衣敲花椒木棒能驱魔逐妖,因而扮成戏曲中的孙悟空模样表演猴打棒,由击棒驱兽降妖辟邪的民俗活动演进而成的民间舞蹈猴打棒。满族人为保人丁平安,平时进山,敲击木棒,以震虎狼。夜晚及逢年过节,由两人装扮成神话故事中的“顽猴”,手持双棒,跳跃、呐喊、击棒,降妖驱邪,保佑人丁四委季平安,由此,民间舞蹈猴打棒逐渐盛行并流传。同治五年,青龙民间兴办花会将猴打棒纳入其中,列为十档之首。近几年,青龙文艺工作者下大力进行了挖掘整理,在保留它古朴无华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将《猴打棒》搬上文化娱乐舞台,舞台上的“猴打棒”更加绚丽多姿、光彩夺目。1993年设计、编排了有64个演员表演的群体《猴打棒》参加了秦皇岛市首届民间花会汇演,后又到万博城为全国群众文化工作现场会演出,独特的表演、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赢得各级领导的好评。1994年,又将这一古老的民间广场艺术搬上舞台,在秦皇岛市民族音乐舞蹈大赛中,荣获创作、表演一等奖;1995年在河北省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调演中舞蹈“猴打棒”再次荣获创作、表演一等奖;2006年6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人民自编自演的民间舞蹈,蕴含了丰富和深厚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是探索研究满族人民生活情景的珍贵文化史料,是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艺术的一个典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它是广大群众普遍喜爱的一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具有很强群众性,通过普及猴打棒艺术活动可以愉悦广大群众身心健康,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摘自《走进满乡青龙》
来源:秦皇岛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