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物里的烟火日常 | 猜猜我是啥(四))
/ 猜猜我是啥? /
A、 镇纸
B、席镇
C、灯炉底座
上图是汉代的席镇。
镇,《广雅·释诂》解释为:“镇,重也。”;《说文》解释为:“镇,博压也。”都说明镇就是用重物安定或者镇压其他物件。顾名思义,席镇则是古人用来压席子边角的镇,是实用器物。
目前出土的镇实物最早为战国时期,而以西汉时期出土的镇最多,其中席镇最为普遍,这也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有很大关系。当时席子主要为草席,容易卷起来也容易挂衣服,为了防止落座或者起身时衣服挂扯席角,于是出现了用重物镇压席四角的做法,这就是席镇的由来,而且为了让很小的席镇能压住席子,不管是玉质还是铜质,其底部都会灌铅,以增加其重量,说明席镇的出现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其是当时人们居家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产物。此后随着生活方式以及家具形式的应用变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席镇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一、多样化的汉代席镇
随着席镇风行,它的外型花样也越来越多,从实用性向艺术性发生了转变,各种动物或人物外型的雕塑小品或勇或憨,或精致或狂野,在古代工艺美术中也是独领风骚,更是中国室内陈设作品中的一抹亮色。比起汉瓦当和铜镜来,镇一点也不逊色。
1.形态
就席镇的外型来看,一般常见的就是人形镇和动物形镇,二者在造型及工艺上各有千秋,从使用频率看,出土的动物形镇居多,有虎、豹、凤鸟、羊、鹿、熊、龟、蛇、两兽相搏等。
出土于盱眙大云山汉墓的四件人形铜镇,第一件右手附耳旁,左手平放在腿上,两腿盘踞,底长5.5厘米、宽5.1厘米、高7.5厘米;另一件尺寸与第一件相近,唯表情略有不同,右手下垂。以这种人形镇环置座席周围,是对当时宴乐生活的生动再现。孙机先生将这类人物判断为表演拍袒之戏的优人,这也说明汉代乐舞娱乐活动的盛行。
(江苏盱眙大云山西汉墓出土人形铜镇,李则斌:《江苏盱眙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一号墓》,《考古》,2013年第10期,第36页)
1968年保定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一对错金银镶嵌铜豹席镇。这对铜豹遍身饰有梅花状斑纹,金黄灿烂;双眼镶嵌玛瑙,红润晶莹。豹子昂首侧扭,前胸宽阔,两肋生翼,臀部浑圆,足如钢钩,生动地再现了豹子的特征,集威武勇敢、矫健敏捷于一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满城汉墓出土错金银铜豹镇,卢兆荫:《满城汉墓》,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49页)
2.材质
席镇多采用密度大的材料来制作,秦汉时期主要以铜、铁、玉、石等为材质,其中又以青铜镇最为常见,材质的不同也体现出席镇使用人身份地位的不同。
3.工艺
工艺上,则有鎏金、错金银、嵌贝、彩绘等等,百花齐放,风格各异。
二、席镇背后的文化内涵
1.辟邪镇恶
铜镇在西汉不仅仅是压帐或压席角的器物,更具有墓葬中辟邪镇恶之象征意义,从随葬品性质来说,它往往是当时丧葬文化和习俗的一种折射,随葬时因摆放位置不同则叫压袖或压帐,二者都有镇墓辟邪之意,目前出土的镇多数都在四角分布。
2.彰显权势
有些汉墓还出土有铅质、铁质的镇,如沂水县荆山西汉墓、徐州市韩山东汉墓等,相比于汉代王陵中工艺精美的青铜镇,铁镇、铅镇使用者的身份显然比较低。华丽的席镇不仅彰显出主人雄厚的财力,也是使用者身份的象征。《盐铁论·散不足篇》有言:“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野王紵器,金错蜀杯。”由此可以看出,汉代贵族对金银器的推崇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
总的来说,席镇在出现之时主要以实用为主,纹饰大多发挥着装饰器身的单一功能。而到了汉代,席镇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味,汉代贵族借席镇装点庭室,不仅营造了豪奢的起居环境,还承担着彰显财力、标榜身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