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衡水市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衡水市枣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葛茂松就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发布。枣强县委、县政府瞄准建设“中国裘皮文化之都、冀中南先进制造与科技转化协同示范区、环衡水湖生态宜居示范城”三大目标,全力打造“四基地四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主动作为,精细服务。枣强坚持协同创新、产业协作,资源同享、服务相融,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民生福祉架起“连心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7年,枣强县规划建设了“北京中关村——枣强产业协同创新基地”,2018年更名为“衡水创新港”。近年来,衡水创新港不断深化“京研枣转”发展模式,围绕京津创新链布局本地产业链,构建适应协同创新要求的产业体系,努力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协同发展。同时,衡水创新港积极引导落地企业围绕核心关键技术争取外部资源,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助力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专利,深入挖掘项目源,全力构建与京津深度协同的创新链,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位于衡水创新港I号加速器的河北岳泓智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19年通过招商从天津进入衡水创新港,现有核心技术窄间隙脉冲焊电弧传感三维焊缝跟踪、焊接工艺人工智能计算方法核心技术。主要在油气管道焊接方面的应用及民用设备进行开发。公司研发了多种自动化、智能化施工装备及先进施工技术,拥有6项成果专利。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山东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海油管道研究院等单位院校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公司创新研究的焊接数据采集分析仪在东非原油管道项目获国际客户认可,并签订采购合同。其研制的管道防腐层剥离试验机在国家管网广东项目部首次成功应用。
据了解,衡水创新港自设立以来,已累计入驻企业33家,成功孵化转化项目17家。园区内企业专利数达到93项,5家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15家企业获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4家企业获3A企业认证,2家企业参编行业标准。衡水创新港生产的防疫型生物降解移动环保厕所、石墨烯发热服饰在北京冬奥会应用,展现了枣强县的创新成果和科技魅力。2023年共申报专利11项,岳泓公司与天津工业大学就激光寻位与智能算法正开展深度合作对接,园区科技创新“新”潮澎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十年来,枣强县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行政审批、交通物流、医疗医保、养老托育、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和开放融合。企业注册登记“跨省通办”,主体资格数据“共享互认”,一大批政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让市场主体享受到协同发展的便利。异地就医实行“一卡通行”,跨省医保免除了备案手续,就医购药“不降比例”直接结算,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协同发展的红利。雄商高铁开工建设,枣强至北京直达列车(K7723、K7724次)开通运行,养老产业蓬勃发展,教育、文旅等深度融合,“手”越“牵”越紧,协同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2023年,枣强县紧紧抓住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有利时机,依托枣强县中医医院,向北京医疗资源借势、借智、借力,正式成为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新院区。通过有效激活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两院技术、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共享共建,快速提升县中医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着力打造让社会和人民群众信赖和满意的、综合实力雄厚的品牌区域医疗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