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绘画心理学引入审判 圆满化解抚养权争议——固安法院深化“廊坊经验”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一支笔,一张A4纸,勾勒的是房子、树木和人物,投射的却是画者的情绪情感、深层潜意识和内心需求。2024年2月29日下午,固安县人民法院法官付春山在审理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件中,将绘画心理学引入审理过程,圆满调解纠纷,为“廊坊经验”重塑写下生动注脚。
2017年,原告张某(男)与被告关某(女)经法院依法判决准予离婚,婚生子由女方抚养。离婚多年来,双方为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及婚生子抚养问题,争议不断,近期更是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使矛盾不断加深。虽然法院判决孩子由被告抚养,但因各种复杂原因,事实上,离婚后孩子一直跟随原告生活、学习。为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抚养关系,但被告坚决不愿放弃抚养权,双方更是不惜奔波千里,往返哈尔滨、三亚、上海三地取证,庭审历经三个多小时,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言辞激烈,休庭时,甚至拒绝调解。
为妥善化解矛盾,付春山法官在休庭时引导原、被告双方及婚生子进行“房树人”绘画心理测验,并倾听各方的述说。
“尖尖的屋顶、紧闭的房门表示这个孩子还没有敞开心扉,房子旁边三个人手牵手并且孩子给这幅画命名为‘幸福全家福’说明他内心很渴望有家的温暖。”听到法官的分析,原、被告双方的内心深受触动。
法官以画为媒介与当事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解释画面代表的含义,引导双方冷静看待当下的争议,放下多年来在婚姻争议中的不满情绪,也试着理解对方为孩子的付出,并从画中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帮助双方宣泄不满、缓和矛盾、重新认知,从而顺利化解了积怨,最终被告放弃抚养权,案件得以调解结案。
孩子需要的是“幸福全家幅”,绘画心理学的引入促进案件的圆满化解,全家人脸上的笑容与孩子比出的“剪刀手”是对法官调解工作的最大肯定。
多年来,固安法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将传家宝“廊坊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探索将绘画心理学引入婚姻纠纷、抚养权纠纷等家事案件审理中,使矛盾纠纷得以成功化解,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推广应用增添新的内涵。固安法院将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深耕诉源治理,使解纷端口向前端延伸、向源头用力,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