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里变成了垃圾场
警惕囤积障碍
很多人有收藏的爱好,
可能是精美的手办,
也可能是漂亮的汽车模型。
收藏时,
人们往往愿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藏品。
但有些人不同,
他们储存的物品,
通常是,纸箱子、废纸、碗筷等等。
他们对获得物品有着强烈的信念和欲望,
坚信将来某一天肯定能用上这些东西。
但由于他们并不会分类整理,
越积越多,
导致家里没有生活的空间,
造成困扰。
这就是囤积障碍。
囤积障碍起病于青少年早期
人群患病率为2%-5%
男女无差异,独居者常见,与社交焦虑、退缩和依赖性人格特质较为密切。与强迫性购买、多动与注意缺陷障碍( ADHD )、精神分裂症等均有较高的共病率。30%的强迫症患者表现有囤积症状,20%的囤积障碍患者符合 ADHD 的诊断标准。
囤积障碍患者年幼时,父母教养方式往往不良,其囤积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创伤有关,可能是逃避心理痛苦的一种回避行为。
/ 囤积障碍·临床表现/
囤积障碍的临床表现不仅是不能丢弃无用或用坏的东西,也包括过分地收集财物,喜欢购买、收藏、囤积一切有价值的甚至无价值的东西,比如垃圾、不穿的衣服、旧报纸、废旧物品,流浪的小动物。由于物品放置杂乱无章,导致居所混乱不堪,因而影响了其家庭生活,如无法在厨房做饭,无法在床上睡觉等;也可能会影响到邻里关系。火灾、高空坠落,腐烂变质食物,接触灰尘花粉及细菌等,都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健康风险,患者收集物品是因为他们相信将来需要这些物品,或物品在将来会有价值等歪曲信念所驱使。他们还会强烈地依恋这些物品而难以丢弃。丢弃物品时,患者会感到巨大痛苦和悲痛。他们倾向于将所收集的物品赋予人格特质,感到"物品就是我的"。当然,患者并不能意识到其行为的问题。
症状包括:①过分积攒物品,而不管其实际价值如何;②过度收集,表现为特征性反复出现的冲动或购买、偷窃、积聚物品行为,包括一些免费物品;③过度收集和难以丢弃物品,导致生活环境凌乱不堪、居住不便或带来安全隐患;④弃物困难,患者认为这些物品将来有可能会有用,或丢弃时非常痛苦;⑤症状引起患者明显的痛苦,或明显损害其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业等重要功能。
囤积障碍病程较长
治疗比较困难
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时期,40~50岁时方才求治。尽管囤积障碍与强迫症相似,但治疗强迫症有效的方法对于囤积障碍却收效甚微。认知行为治疗及药物治疗有效,发现问题一定要选择专业医院的精神心理科。
海港医院心理门诊
每周一、三、四、五出诊
联系电话:0335-3267155
请您工作时间拨打
来源:秦皇岛市海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