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尉都乡:以砚为核谋振兴 雕刻发展新篇章)
近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五个100”名单,易县尉都乡榜上有名,荣膺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村镇。
尉都乡位于易县东南部,文化底蕴深厚,境内产出的紫翠石是制砚佳品,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制砚史,所辖台坛村、孝村是远近闻名的易水砚雕刻村,相传“村内老幼皆会雕刻绝活”,砚台产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砚雕产业优势和特点。
台坛村是易水砚发源地,村里基本上都是前店后厂的易水砚作坊,家家都有手艺人,个个都有手艺活,这里产出的易水砚销往世界各地。
在建武小丫砚厂,纹路精美、材质各异、造型独特的砚台整齐陈列,吸引着人们驻足欣赏;车间里,工人们正利用钻、刀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构图;负责人马小丫从16岁就开始学习砚雕技艺,从最基础的砚台设计入手,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不仅创作的作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还凭借着丰富的砚雕工艺经验带徒学习,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易县制砚人。
建武小丫砚厂负责人 马小丫
砚台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村儿是易水砚的发源地,我从接触这项技艺起至今已经30多年了,继承了祖辈的雕刻技艺,砚雕行业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也属于子孙后代,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大家一起把砚雕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方寸之间,自有乾坤,易水砚的设计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作为十大名砚之一,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深受海内外文人墨客的青睐,历史上素有"南端北易"之称,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品,易砚已成为尉都乡特有的一张文化名片。
近年来,尉都乡以砚为媒,深入挖掘易水砚特色文化产业,依托域内丰富的砚石资源、文化优势,打造易砚文化产业,目前,全乡从事砚雕产业相关的公司有30家,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为乡村创收500万元。
潘耀华 尉都乡党委书记
下一步,我乡将继续鼓励和扶持易砚企业和艺人,改进雕刻技术,提升文化品位,由粗放型向精品型转变;引导企业建立“师徒传承”制度,推动易砚制作工艺的有序传承,不断擦亮“台坛易砚雕刻”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