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定自然博物馆·探龙记 | “有棘的蜥蜴”——棘龙)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已于2024年1月3日正式开馆,让我们通过陆续推出的系列科普短文,深入了解一下馆内展出的明星恐龙吧~
今天
让我们一起探秘
“有棘的蜥蜴”
棘龙
(Spinosaurus)
棘龙外貌复原图
(引自Wikimedia Commons,Mario Lanzas绘)
棘龙(Spinosaurus),学名译为“有棘的蜥蜴”,是一种大型兽脚类恐龙,生存于晚白垩世的非洲北部。棘龙因它们巨大的体型、硕大的背帆以及修长的头骨而著名,是一种水性很好的恐龙。棘龙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在中生代时期,恐龙不仅是陆地上的霸主,在水中也有它们活动的踪迹。
棘龙属目前下面仅有一个有效种即模式种埃及棘龙(Spinosaurus aegyptiacus),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于1915年命名,其正模(BSP 1912 VIII 19)存放于慕尼黑自然历史博物馆,不幸的是正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此后外界对棘龙的了解陷入迷雾中,直至古生物学家尼扎尔·易卜拉欣(Nizar Ibrahim)和他的同事们在摩洛哥东南部挖掘出了新的部分骨骼化石被指定为埃及棘龙新模(FSAC-KK 11888),于2014年发表在Science期刊。埃及棘龙的长度达到15米,体重达到8.4吨。其头骨长而狭窄,类似于现代鳄鱼的头骨,有类似于鳄鱼直的圆锥形牙齿。
埃及棘龙已知最大标本、正模、新模
和最小标本与人类的估计尺寸
(改自KoprX)
2018年易卜拉欣等人在摩洛哥卡玛卡玛群(Kem Kem Group)挖掘出了近乎完整的亚成年棘龙尾部骨骼化石,形成了埃及棘龙新模的一部分。令人新奇的是其尾椎不同于其他兽脚类化石,而是由极高的神经脊和细长的“人”字骨组成,形成了一个巨大灵活的鳍状器官。
FSAC-KK 11888棘龙尾椎骨骼(橙色为保存部分)
a、背面视图;b、左侧视图 (比例尺=50 cm)
(Ibrahim N et al., 2020)
但棘龙并不是完全水生的恐龙,2022年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等人对易卜拉欣的棘龙水生论表示质疑,文章通过对棘龙化石进行3D扫描,重建其3D骨骼与肌肉模型,该模型显示棘龙以两足在陆地上活动,且在深水中是一种缓慢且不稳定的水面游泳动物,并且新的化石证据显示棘龙在内陆也有分布。塞里诺等人认为棘龙是一种双足的半水生的恐龙,经常出没于沿海和内陆水岸的边缘捕食鱼类。
根据游泳姿势标本 FSAC-KK-11888重建的骨架
(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
棘龙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背椎和腰椎的高大的神经棘,其中最高的达到1.65米长,并且很可能有皮肤连接它们,形成帆状结构。关于帆状物的功能科学家们提出了几个假设:一是给潜在的性伴侣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在游泳时仍然可见;二是如此明显的背部特征让棘龙看起来更大,以恐吓它的竞争对手。除此之外,从流体动力学角度讲,棘龙的背帆将提高其水下运动的灵活性,并为强大的颈部提供水动力支点,与旗鱼的背鳍拥有类似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Ibrahim N, Sereno P C, Dal Sasso C, et al. Semiaquatic adaptations in a giant predatory dinosaur. Science, 2014.
[2] Ibrahim N, Maganuco S, Dal Sasso, C, et al. Tail-propelled aquatic locomotion in a theropod dinosaur. Nature, 2020.
[3] Sereno P C, Myhrvold N, Henderson D M, et al. Spinosaurus is not an aquatic dinosaur. bioRxiv, 2022.
[4] Gimsa J, Sleigh R, Gimsa U. The riddle of Spinosaurus aegyptiacus’ dorsal sail. Geological Magazine, 2016.
【知识小科普】
正模(Holotype)
命名种或亚种建立时,被指定或用其他方法固定作为载名模式的单一标本,由原作者指定的形式进行固定。通常在标签上使用红色标记,其上注明“Holotype”字样以及学名和定名人姓名。
新模(Neotype)
当确信已有的载名模式标本均已不存在,同时作者认为必须有一载名模式才能客观地界定该命名分类单元时,重新指定一个命名种级分类单元的载名模式。新模的指定必与分类学修订工作同时进行。
“恐龙”的由来
恐龙(Dinosaur)一词由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于1842年创立,恐龙的拉丁名Dinosauria的含义是“恐怖的蜥蜴”。恐龙是一类繁盛于中生代的爬行动物,而我国的科学家习惯在爬行动物的名称后加一个“龙”字,以区别于哺乳动物的“兽”,所以我们把“Dinosaur”翻译成了“恐龙”。
世界上第一件被正式命名的恐龙是英国地质学家威廉·巴克兰(William Buckland)于1824年命名的斑龙(Megalosaurus),而中国第一件被命名的恐龙是1925年命名的黑龙江崎齿龙 (Trachodon amurense),较西方晚了整整101年。但是在接下来近100年的时间里,我国已经发现了三百多种恐龙,一跃成为全世界发现恐龙最多的国家,也成为了全世界恐龙研究的热土。在这三百多种恐龙中,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恐龙,例如具有四个翅膀的顾氏小盗龙,长脖子的中加马门溪龙,数量众多的鹦鹉嘴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