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曲女孩)
昆曲女孩
——爱昆曲|爱戏曲|爱传统文化
课前小讲,闫姝璇为同学系统讲述戏曲文化。
“大家可以不要遗忘它们吗?不要让它们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最后一句号召,声音不是很大,但还是让很多同学的心不由地震动了一下子,因为女孩儿言辞中的恳切,眼中的热烈和期待。
昆曲女孩
女孩儿名叫闫姝璇,是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六年一贯制初二级部的一名学生。与多数同龄人不同,闫姝璇并不着迷于流行歌曲、流行偶像,而是酷爱戏曲。她口中的“它们”,自然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戏曲文化了。
课下,为同学们表演昆曲
之所以号召同学们多多了解、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因为闫姝璇本身就是一个远近出名的“戏痴”“戏迷”“戏曲专家”。她喜欢听各个剧种当中的精彩唱段,抓住机会就向身边的人科普戏曲之美,还会时不时地演上一演。饭后回宿舍的路上来一段,操场自由活动时来一段,课前小讲来一段,课间休息来一段……,戏曲于她,无处不在。
她的努力没有白白付出,在她的影响下,同桌、舍友、同班同学竟也慢慢对戏曲感了兴趣,熟知起来。
受闫姝璇影响,同学们对戏曲有了新的认识
戏曲之爱发于曲艺
戏迷
起初,闫姝璇对戏曲知之甚少,只是喜欢听评书。偶然间,听到评书中提到了昆曲《牡丹亭》,且评价颇高,于是她对昆曲产生了兴趣。初闻《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一段唱词彻底惊艳了闫姝璇,自此,她开始了听戏、学戏、研究戏、推广戏的“戏迷”之路。
因为爱戏,闫姝璇特意拍了戏服写真
戏曲之爱钟于昆曲
所有戏曲中,闫姝璇最爱昆曲。“第一次听昆曲,就觉得它的唱腔婉转悠长,人物扮相清俊秀丽,场景似真似幻,简直美极了,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每每提到与昆曲的初次相遇,她的眼中都闪着光。因为着迷,她干脆自学起来。
昆曲
昆曲,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又极讲究声韵,自是难学。完全靠自学揣摩,一度让闫姝璇有了知难而退的想法。最初学唱《牡丹亭》,第一句唱词她整整学了一个星期。因为掌握不好唱法,有时候唱上二十分钟,她的嗓子就哑了。但终是因为热爱,她还是坚持了下来。自学《牡丹亭》唱段,她只用了两个星期。
“唱戏不仅要有腔有调,还得有情有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闫姝璇不仅学会了一些经典的唱段,更是得出了自己的体悟。“当你真正了解了戏中的故事,体味到人物的真实情感以后,就不用再死记硬背那些唱法了。只要一开口,是悲凉、喜悦,还是轻柔、高亢,就如滚珠一般自然从口中流转而出了。换句话说,只要你成为了故事中的她,你就能贴切表达所有的唱词了。”
戏曲之爱根于文化
只要有时间,闫姝璇就会多了解一些戏曲文化。
出于对戏曲唱段的喜爱,顺便她也开始了解戏曲的前世今生、不同戏曲类别间的联系和异同。说起戏曲及其相关的文化知识,闫姝璇总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俨然已经成为了同辈之中的“戏曲专家”了。
昆曲女孩
因为爱戏,自然也爱那些精彩绝伦的戏文。除了研究唱法,闫姝璇也着迷于戏曲原著。阅读古文,对于一个初中的学生来说绝非易事,但闫姝璇甘之如饴。她喜欢在《牡丹亭》的唱词中细细品味汤显祖的至情至性,喜欢沉浸在《桃花扇》的故事中细细感受孔尚任心中的亡国之痛。
除了“戏痴”,闫姝璇还有另外一个雅号“红痴”,她异常喜欢读文学经典《红楼梦》,不论何时,她的桌角都会摆放一本《红楼梦》,她的随笔一度成为了《红楼梦》读后感集锦。
红痴
闫姝璇:
“《红楼梦》确实比较难懂,但它的古香古色吸引了我。反复去‘啃’这本书,可以陶冶自己的心灵,慢慢地,也可以触及到那个时代的完整的灵魂。”
爱戏,爱读《红楼梦》,或许都源自于闫姝璇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总能让她轻易沉醉其中。
闫姝璇参加课本剧表演
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闫姝璇颇爱写作
也许正因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当中,中国戏曲艺术才能那么美艳动人,也正因为如此,闫姝璇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慢慢了解戏曲、接受戏曲、热爱戏曲,不要让戏曲当中孕育的文化之光在她们年轻一代的世界中暗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