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冀州区冬小麦冬前管理关键时期,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预测今冬我省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越冬期可能延迟,但阶段性冷空气活跃,需防范复合型气象灾害。针对今秋冀州区小麦播后气温偏高、部分地块已出现旺长趋势、麦田存在病虫草害和冬春冻害风险等生产实际,农户要紧盯农时,围绕“防旺长、防冻害、防病虫草”为重点任务,强化冬前管理,培育冬前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小麦丰收基础。
一、机械镇压
在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对麦田进行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合裂缝、减少旺长麦田养分的无谓消耗,控地上分蘖、促地下长根、保稳健生长。特别是对目前麦苗4-5片叶的麦田,越冬前镇压1-2次,防冻害效果明显。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的原则,选择晴朗天气的10时至17时,因苗因地因墒开展机械镇压。对土壤过湿地块,不宜进行镇压。对晚播弱苗要轻压,避免出现机械损伤,提高抗旱抗寒能力。
二、及时化控
对群体较大、有旺长趋势麦田,可在冬前分蘖期(4-5叶期)叶面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等化控调节剂,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喷施要均匀适量,避免重复喷施,在日均温度8℃以上进行。对群体偏大、叶片过长但个体瘦弱的假旺苗,以及有缺肥症状的麦田,不宜化控,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等生长调节剂,促根健苗、增强抗性。
三、压低基数防病虫草
播种时进行了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多种苗期病虫害。由于今秋气温偏高,增加了小麦病虫草害发生基数,加大了春季防控压力。要加强病虫草害监测,适时开展药剂防控和杂草秋治。我区麦田重点防控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鉴于今年特殊天气,对麦田杂草较多麦田进行冬前除草,可提高除草效果,降低用药成本,减少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预防对下茬敏感作物的药害。根据草相和气温变化,选择对路药剂,在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用药前3天、后5天内日均温5℃以上、且无霜冻和降雨的晴天,在10时至16时开展冬前化学除草。
四、科学冬灌防冻害
因时因地因苗抓好冬灌,既可以改善土壤墒情、促进生根分蘖,又可以缓冲降温影响、降低冬季冻害风险。对冬前墒情较好、整地质量好麦田可加强镇压,适当推迟或不冬灌,实现节水。对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的麦田、整地质量差及旺长麦田,在土壤封冻前、日均温降至3℃左右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冬灌过早,因蒸发量大起不到增墒防冻的作用,过晚因气温偏低,土壤结冻水分不能下渗,容易使麦苗受冻或窒息死亡。冬灌应采用“小白龙”+小畦灌溉、微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避免大水漫灌,浇后及时划锄松土。此外,对单根独苗的晚播弱苗可不进行冬灌,避免降低地温,影响苗情转化。对施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黄弱苗,可结合冬灌每亩追施5公斤尿素,促进苗情转化。
五、禁止放牧
实践证明,经牲畜啃食的小麦,死苗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小麦返青和产量,尤其是今年群体大、苗子较高,更易引起牲畜啃食。因此,乡(镇)人民政府与农户要注意严禁麦田放牧。
来源:冀州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