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沧州任丘市交警大队接群众举报,381省道任丘市南绕城路段一辆皮卡车行驶异常,值班交警接警后,沿南绕城巡查并将嫌疑车辆拦停。
民警走上前去询问其是否饮酒时,对方却矢口否认,并不停的喝水。随后,民警要求驾驶人下车进行检测,此时驾驶人已经动作迟缓,摇摇晃晃。经呼气检测,结果为248mg/100ml,涉嫌醉酒驾驶。看到结果后,驾驶人也承认了酒后驾车的事实。随后交警将驾驶人带至医院抽血送检。
经专业机构检测,驾驶人郭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73mg/100ml,属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根据相关规定,任丘交警大队依法对驾驶人处吊销驾驶证,5年内禁止申领的处罚。因其涉嫌危险驾驶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现实中存在以下几大酒驾误区总让人抱着侥幸心理:
误区一
酒量大,喝一点不碍事。有的人觉得自己酒量好,休息一会儿即可驾车。事实上,酒驾认定标准与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志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或醉驾标准。
误区二
酒后只需休息一会就能开车。有人认为,饮酒后只需要休息一会即可开车。事实上,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休息一会后血液中仍含有大量酒精,仍有可能构成酒驾或醉驾,危及交通安全。
误区三
多喝水能稀释酒精。一些人认为,喝酒后通过多喝水稀释的方式,可以通过酒驾检查。其实这些方法只能降低口腔内的酒精含量,而呼吸式检测仪检测的是来自肺部的空气。此外,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短时间多喝水并不能降低酒精含量。
误区四
酒后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算酒驾。一些人认为,酒后驾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属于酒驾。实际上,酒后驾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仍要受到相应处罚。
误区五
服用醒酒药后即可开车。一些醒酒药号称可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液酒精含量,以应对酒驾检查。事实上,醒酒药并不能起到快速降低体内酒精含量的效果,只能缓解酒后症状,并不能以此来躲避酒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