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遗之魅<203> | 百年兴盛,高阳民间染织技艺)
高阳素有“纺织之乡”之美誉
高阳民间织染技艺始于明末,兴于晚清
盛于民初,腾飞于改革开放
400年历史长盛不衰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高阳民间染织技艺
传说,高阳县城东街人王丙,明朝万历年间被招为驸马。王丙为官期间曾赴海南向黎族人学习纺织技术,并引进琼崖棉种到家乡,催生了高阳民间纺织业的诞生。清朝末年,高阳县留祥佐村人王士颖,将木制织机改良为铁轮机件的织机,并将高阳土布由窄幅改为宽幅,织布效率和产量被提高数倍。
高阳民间染织技艺主要包括纺、染、织、整四大类,以及土布印花、土轧光、扔梭织布、提花楼子织布、土漂染等十几个小项。传统的纺织机械有扔梭织布机、拉梭织布机、改良铁轮织布机等。染整器械有土轧光槽、轧光滚、元宝石、锌版印花版(俗称“烂版”)、丝网绢版等。染织产品有窄幅土布(宽1.2尺)、宽幅土布(宽2.2尺)、条格布及印花棉布、麻布、毛巾等。
高阳民间染织业态多种多样,既有家庭式、作坊式的小型生产模式,也有近代工厂、布线庄等工商业生产模式,是传统纺织文化的缩影。
“家家织机响,人人会织造”
“南有潍坊,北有高阳”等民间俗语
验证着高阳民间织染技艺的辉煌
高阳民间染织技艺
作为中国传统纺织艺术的缩影
是中国乡土艺术的重要遗存
如今,它依然在被一批老手艺人
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