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五年七倍,近3万亿余额,建行的普惠金融做对了什么?
中国一家国有大行的普惠金融服务,曾先后于2021年和2023年两次选入“G20数字创新金融产品实践案例库”。在这个案例库里,是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特别是G20成员及相关组织以数字技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成功案例。
土得金火,方成大器。入选国际优秀案例库,于建行而言,这一切是其多年全行践行普惠金融战略瓜熟蒂落的结果。
在经济面临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今天,整个银行业都在寻找优质信贷资产,在传统模式下的第一发展曲线到达巅峰之前,积极探索下一个价值增长点。
早在2018年,建行就提出了自己的价值新主张。五年前,建行董事长田国立首次提出新金融理念,新金融与传统金融有着不同的价值主张,传统金融服从二八定律,通过服务20%的客户,来获得80%的收益,但是新金融是面向大众、面向小微的,服务于斯,也获利于斯。基于这种理念,建行将普惠金融确定为全行“三大战略”之一。
五年后的今天,截至2023年6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86万亿元,较上年末新增超5000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近300万户。与2017年末相比,建行普惠贷款的余额翻了7倍。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建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行业占比超10%。
今日之建行,是市场上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最大的金融机构。
01能力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有句话说得好:“尼安德特人在他的洞穴里拥有的自然资源与我们今天拥有的一样。” 同样的,普惠业务的需求一直存在,但在数字化转型之前,体量再大的金融机构也曾束手无策。
如今,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建行重要的资产板块,这背后隐含的重要信息是,建行的价值创造来源和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一对一”寻找服务客户,变成了可以通过智能模型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到客户、服务客户、创造价值。
普惠小微贷款的经营方式,在原有的信贷工厂模式上,向数字化的管理和运营进行了大步跨越。
今天,在建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办公区域的走廊里,有四块智能终端大屏,上面持续滚动着建行普惠贷款的实时经营数字。
其中的两块显示的是小微快贷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两款产品的情况:当日支用、当前余额、累放额度、客户总数等多维度的数据,都会一目了然地呈现。另外的两块屏幕,通常会展示普惠贷款及小微快贷的分行数据,以及业务流程相关数据。
通过实时监测,业务团队可以及时发现变化或异常,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或优化策略。
比如,有一次大屏显示,某一个指标出现了波动,建行的普惠金融团队就开始进行分析研判,他们会首先看是不是模型出现了异常,再根据分支行数据、客群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寻找问题原因,为后续的业务发展方向提供数据支撑。
就是通过不断的复盘、回溯,对模型和策略进行评估,建行实现了根据市场的变化,在普惠金融的系统模型上和经营策略上的不断调优迭代。
在业务的不断锤炼中,普惠业务的数据化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了起来,现在建行已经形成了以多源数据为基础、多元场景为链条、多维模型算法为依托、底层系统为支撑的数智化科技运营生态,这个生态支持着产品的快速研发、创新、迭代。
但是这一切的得来却并不容易。
2017年前后,银行同业间交流普惠金融时,大家说的最多的还是线下作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还很少被人提及。当时人们的思维还是固化在小微企业财务数据上,关键就是捅破那一层窗户纸,将注重财务数据,转变为利用与小企业经营强关联的客观数据,通过模型来进行客户信用评价。
建行用的第一个强关联客观数据,是企业的税务数据,而这种数据合作能够推进,除了用户授权,金融科技能力的支撑外,也和建行过去几年一直推动银政合作业务密不可分。普惠业务的顺利推动,正是多方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
普惠金融的出现,改变了信贷的处理逻辑,开启了建行信贷经营全新模式再造。在信贷审核上,由过去的专家人工评价变成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模型为生产工具来进行安排。在信贷的办理上,由过去的手工线下操作变成线上自动化操作,由过去的网点物理面客变成利用互联网APP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
在从供给侧持续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的同时,建行还不断拓展服务边界,跳出金融做金融,将服务生态延伸,持续丰富普惠金融战略内涵。“一部手机办事通”,构建新型智慧政务服务,优化便民惠民环境;“劳动者港湾”,让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劳动者可以在网点歇歇脚、喝喝水;“创业者港湾”,携手政府、高校、社会资源,提供创业孵化、信贷融资、创投服务、产业对接等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建行·新华普惠指数,全面刻画小微企业运营态势与普惠金融发展状况;“金智惠民”工程,以多层次、多形式金融普及和实用知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生命力。
这就是今日建行普惠业务数字化综合化服务的能力。
02变化
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载着国计民生,代表着万家灯火。在2018年5月,建行召开普惠金融战略启动大会,普惠金融正式成为建行三大战略之一,显著的变化接踵而至。
首先是组织的构建。业务和组织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确定业务重点之后,建行开始健全专业化的组织体系,在同业率先成立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分别设立普惠金融经营管理机构,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特色支行、普惠专员经营服务体系,提升队伍专业能力。
这样一套组织体系,就是为了贯通总分行,让金融服务能够真正下沉。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在这个过程中,建行特别注意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用数字化平台赋能员工,助力其业务的开展。
在各一级分行、地市级二级分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基础上,网点成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网点客户经理原来的主要工作是面向个人客户开展负债业务。现在,他们也要去开展普惠贷款的业务,但是贷款意味着责任和风险,这在初期需要让他们克服很大的困难,在有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之后,事情变得简单起来。
此次入选G20案例的“惠懂你”,就是建行推出的一款手机移动端融资及综合服务平台,将物理网点与“惠懂你”平台贯通衔接,线上高效触达,线下提供有温情有品质的服务,形成立体化普惠服务网络,推进主体服务下沉。
客户经理只需要接触到有需求的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体工商户,然后教客户如何在手机端操作申请就行,后面的审批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在客户贷款批下来之后,客户经理可以再去问客户是否需要代发工资、理财等服务,其他业务的转化就变得更容易了。
首创在线测算贷款额度、在线召开股东会、随借随还、线上公证等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一分钟”融资、“一价式”收费,推动资金迅速直达企业。在解决融资需求的同时,“惠懂你”进一步与客户生产经营场景深度连接,将平台服务从“融资”环节向客户全经营场景扩展,为小微企业“融智”赋能。目前,平台服务个人用户超2000万户、企业用户超1000万户,授信金额超2万亿元。
过去几年,在互联网冲击之下,很多机构把银行的网点当成成本,但是建行普惠业务的实践证明,借助数字化经营理念和金融科技的赋能,整个建行在终端渠道的赋能和转型就这样发生了。
建行普惠业务命运的齿轮开始了转动。
战略启动以来,建行普惠贷款年复合增速超40%。2020年3月、2021年12月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业内率先突破万亿元、2万亿元。建行高管也曾公开表示,在经历“做不做、做不做得好、怎样做得更大”三个阶段后,建设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体量已经做得非常大。
大并不一定伟大,伟大是因为愿意与大多数人有关,并有能力帮助大多数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五年多来,建行普惠金融业务在基层逐步由低频走向高频,由小众走向大众,由边缘走向主流,客户结构、业务结构、经营和服务模式迭代运转自如,是建行服务了千千万万人,亦是千千万万人成就了今日之建行。
03价值
关于普惠金融是否盈利的问题,在建行人看来,要把眼光往下放,看大众金融的机会;将眼光往远放,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只有二者兼具时,才最符合银行的长期利益,才最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从建行实践来看,建行算了一笔综合账、长期账,更关注如何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为此,建行搭建了一整套资源保障体系,强化普惠业务发展内生动力。
银行家之所以称之为银行家,不是由“你在银行做什么”决定,而是由“你对银行做什么”的决定,这个决定的思考因子,不是银行自己赚多少钱,而是银行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社会问题。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生前也曾对其中国友人说,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
普惠小微客户是实体经济最富有韧性,也最具价值创造能力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最具活力和韧性, 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520万,而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全年新增数为302万,也就是说,2023年一季度是2019年全年数字的近一倍。
今天,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服务好它们,与它们陪伴成长,就是与未来的最有能力创造价值的群体为伍,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是支持他们化蛹成蝶的最好方式。
基于这样的认知,建行对小微企业表现出了特殊的温情。
通过数字化、线上化,不断降低内部经营成本,为让利小微企业创造条件。对超30余项服务收费项目进行减免或优惠,呵护最为广泛的实体经济基础。客户“按需支用、随借随还”,不使用贷款资金时不产生利息,减少贷款资金占用,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建行还主动担当大行责任,为普惠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延期还本服务,帮助企业恢复发展。我们从建行某省分行一位普惠中层得到的信息是,遇到因疫引发经营困难,导致延期还款的客户的时候,建行更多是采取展期续贷的方式,因为他们看重的是,长久陪伴客户成长。
所以,今天建行看重的,不是从这些普惠客户那里获取了多少收益,而是今天的建行,为未来储备了多少有潜力的客户?满足了这些客户的哪些需求?是否保持这个市场的领先优势?
这些才是长期的价值之基。
结语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将企业的目的归结为“创造客户”,简言之,就是用创新的方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完成了这个任务,企业就会获得经济回报。德鲁克特别看重创新,因为在他的眼中,创新代表着从过去到未来的平滑过度,是传承和进步的体现。
建行在普惠金融业务持续五年的努力,就是创造客户的典型代表,它让普惠业务服务覆盖呈现持续加速度,有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带动稳定就业,助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建行践行新金融理念,推进普惠金融战略,通过持续的努力和迭代,建行已经成为市场上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最大的金融机构,更重要的是,在获得业务结果的同时,建行锤炼了组织建设,提升了数字化经营能力,锻炼了队伍人才,这一切都让今日的建行处在一个独特的生态竞争卡位,也因此可以带来眼下及未来巨大的价值。
(来源:看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