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拆弹部队》情节紧张刺激、扣人心弦,而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的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同样惊险万分。近日,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在他们的“战场”再次上演“拆弹行动”,成功完成一例显微镜下大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
6月29日晚上10点,50岁的陈女士突然剧烈头痛、颈背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家属起初还没有在意。居家观察半小时后陈女士便意识模糊、睁眼困难,逐渐呈昏睡状态,这时家属才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紧急送往该院。经检查,陈女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CTA确诊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为抓住稍纵即逝的手术时机,避免瘤体再次出血,神经外科主任赵阳,医生刘东辉、王光翌为陈女士行“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该瘤体部位操作空间小,周围满布血管、神经,使得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无影灯下,他们灵巧的双手将大脑沿组织间隙分开,经过一番谨慎探寻,终于在大脑深部找到了那枚犹如枣核大小的“不定时炸弹”。随后,他们凭借精湛的显微技术将它顺利暴露分离并用钛合金夹将瘤颈(动脉瘤体和脑血管连接部位)进行夹闭,成功阻断运送至瘤体的血流。手术过程中,密密麻麻的汗珠不断从他们额头上渗出,但他们的眼睛始终紧紧盯着显微镜,凝神聚力,不敢有丝毫分心,历经3小时,手术顺利结束。
在医护人员半个月精心护理下,陈女士神清语利,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葛川)
科普: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有多种,颅内动脉瘤破裂是最常见的原因。脑动脉瘤是颅脑的“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破裂出血危及生命。这类病人颅内的动脉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越长越大,瘤壁也越来越薄。一遇到精神刺激、情绪激动、劳累等诱因,就会引发破裂,如抢救不及时,后果非常严重。而更危险的是,它还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破裂,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