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景县:走好城乡融合之路 绘就美丽景州画卷)
今年以来,景县紧紧抓住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点县的重大机遇,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积极探索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景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坚持从农业经营主体实际出发,围绕促农增收,不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组织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传授先进管理技术与经验,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服务“三农”,精准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50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景县兴丰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河北省发改委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涵盖高粱种植、回收、烘干、储存及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该社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与周边乡镇的农户达成合作意向,采取订单式、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种植高粱、玉米、大豆,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播种、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并进行杂粮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合作社还充分利用智慧农业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掌握每个地块的土壤墒情、气象环境、作物长势、病虫害、自然灾情等,提高了农场管理的实时化、可视化、精细化,实现农场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控,推动了农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为粮食增产提供了科技支撑。
景县兴丰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经理孙涛说:“我们合作社今年流转及托管土地4万余亩,带动周边农户5000余户,种植绿色高粱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比传统种植省时、节水,每亩增收300元左右。”
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景县持续加大乡镇赋权扩能力度,大力实施政务服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提升工程,推进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乡村两级全面延伸,在全县农村、社区建立综合服务站,在292个村的综合服务站、商超布设了“政务服务·裕农通”,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为老百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快速的一站式办理体验,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留智庙镇白草洼村村民韩俊霞说:“随着综合服务平台的不断优化,由原来的37个服务事项增加到了51个,现在交电费、话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能在咱这办理,不出村就把事情解决了。”
建设完备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灵魂。为顺应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景县856个村(社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0%已达到“五个一”标准,县图书馆、文化馆均已达到国家三级馆建设标准。同时,该县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精品,开展送演出、送展览等文化产品配送服务,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让充满乡土气息、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在全县乡村遍地开花,推动乡村文化兴盛发展。
留智庙镇白草洼村村民韩俊霞说:“县里每年(在村里)都有惠民演出,深受村民的欢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景县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探索。该县立足于人文历史、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明确了“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着力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高标准规划设计重点片区,大力度实施项目建设,全方位推进产城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高质量开展。同时,建立人才和科技服务乡村机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绘就景县城乡融合的富美新篇。
景县发改局规划股股长周静说:“今年以来,县发改局按照省市要求,立足景县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印发了《河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点景县实施方案》,全力推动人才和科技服务乡村、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持续增收等体制机制改革。接下来我们将再加压力,再强措施,围绕景县试点改革任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依靠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努力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景州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