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日上午,秦皇岛市召开海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海港区的有关情况。2022年,海港区在全省26个主城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位列第三,综合绩效目标考核排名第五,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以集聚一流产业夯实发展根基。精心布局“6211”10个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基地、园区,绘就经济发展“蓝图”。谋划引进一批铝型材精深加工项目,推动铝应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打造百亿级新型铝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引进一批粮油机械、冷链物流等“补链”项目,打造北方最大的百亿级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立足利益共享,创新合作模式,引进高端项目,打造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汽车玻璃、电器玻璃等精深加工产品,打造百亿级玻璃制造及深加工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以层压机为龙头,以光伏基础零部件与关键基础材料为两翼的光伏装备产业体系,打造百亿级以上光伏装备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中氢科技项目建设,积极构建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电堆产品等氢气制储运装备产业体系,打造百亿级以上氢能配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冀盛物流等现有企业集聚效应,推进物流业向高端化和专业化转变,打造百亿级以上冷链物流产业集散中心。全面提升农副产品购销和战略储备能力,构建连接华北、东北、京津地区集散枢纽,打造交易额过百亿的大宗农产品贸易集散中心。以数字贸易赋能产业发展,推动数字贸易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交易额超过3百亿的数字贸易创新服务基地。瞄准生命健康、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打造百亿级以上圆明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以打造一流环境培育发展优势。坚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不断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优化营商环境”理念,全力打造服务便捷高效、市场开放包容、竞争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在政策“优”上持续发力。大力唱响重商亲商安商主旋律,年初召开全区营商环境大会,进一步释放加快发展的信号,提振加快发展的信心,坚定加快发展的决心。打包出台系列政策,从政策层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在平台“优”上持续发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增活力,实行“四个一”工作协调机制,深入践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每月开展政企对接交流,成立解决问题工作专班,现场解决和限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全力营造多方共赢的营商环境。在环境“优”上持续发力。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深化项目“六即”改革,严格执行领办代办、全程跑办,项目极简申报、极效审批、极速落地,打造“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的环环相扣、压茬推进的项目推进模式。健全完善“轻微免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让执法既守法、又有温度,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全力营造更加国际化、更具包容度的营商环境。
以建设一流城市拉开发展框架。按照“东提、北拓、南融、西控、中赋”的城市发展思路,以规划为引领、交通为骨架、重要节点和重要项目为支撑,切实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提升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配置能力,全力打造“人口净流入、产业再升级、项目快聚集、品质更优化”的一流主城区。

同时,创造性激活城建领域存量和停缓建项目,靠前谋划三年及五年内拟建项目,构建层次分明的城市更新滚动格局,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实现由处处“盆景”向片片“风景”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