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实施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强基增效”行动,河间市妇联将推动四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作为巩固深化妇联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点,围绕重点示范、地域特色和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在全市建设四新妇联180个、妇女微家328个、妇女小组1795个,涵盖乡村振兴、教育文化、社会事业、经济产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四新妇联组织建设的良好局面。
聚焦重点示范,打造“党建引领”温暖娘家。河间市妇联按照“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改革要求,把在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建立妇联作为深化妇联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借势借力,夯实创建基础。主动对接市委两新工委,从党建基础扎实且女性密集的两新组织中,进行调查摸底,对达到组建标准的,按照组织意识、妇女人数、组建需求等内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后续建立妇女组织夯实基础。二是灵活施策,明确组建标准。按照分领域、分类别精准施策,通过灵活组建模式,对女性从业人数为3人及以上的,分别建立妇女组织,实现“应建尽建”目标;对女性从业人数不足3人的,或暂不具备条件单独建立妇女组织的,互相借力、整合资源联合组建。三是严格程序,规范建设要求。严格按照组建标准、组织设置、选举程序进行组建工作,并根据领域特色制定职责范围及分工,确保真组建、真凝聚、真带动。目前,在经济组织中建立妇女组织196个,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妇女组织201个,覆盖妇女6500余人。
聚焦地域特色,打造“古城瀛州”靓丽名片。河间市妇联结合本地特色,发掘地域优势,培育建立了一批四新领域工作特色品牌和妇女组织示范点。一是传承文化底蕴。河间市古称“瀛州”,是《诗经》的发祥地,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河间市妇联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依托传统文化研究会、诗经研究会等多个社会组织,在全市组建了诗经文化研究妇联、诗经文化演诵妇联、传统文化妇女小组以及传统服饰制作技艺、西河大鼓等非遗项目传承妇联共26个。二是深化移风易俗。河间市先后被列为“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全国妇联移风易俗工作试点”,为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市妇联成立了河间市公益红娘妇联6个,乡、村两级红娘妇女微家65个,家风家教传承妇女之家42个,幸福讲堂妇女小组124个。三是助力乡村治理。2021年河间市妇联牵头,在全市建立村级妇女调解小组639个,主要负责以妇女为主导的婚姻家庭和邻里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工作。2023年,为进一步拓展妇女调解阵地建设,主动与综治、司法、乡镇沟通联系,建立妇女调解微家243个,确保妇女调解工作有组织、有阵地、有成效。四是助推产业发展。河间民营经济特色鲜明,按照“将妇联组织建在产业链、把妇女群众聚在产业链、让就业创业依托产业链”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党建+妇建+产业”的特色化路径,在玻璃制造、电线电缆以及建筑新材料等“4+2”产业领域建立妇女组织196个,既建立起产业女职工“娘家”,又汇聚起企业妇女为产业赋能的强大合力。
聚焦服务保障,打造“四新组织”坚强后盾。 河间市妇联高度重视对四新领域妇联组织后续的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在做好培育文章上下功夫。为了让四新妇联组织更好地进入角色、开展工作,针对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12次,切实提升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群众的能力。在做大做强妇联“朋友圈”的同时,开展“执委进万家、服务暖人心”活动,引领妇联执委办实事121件。二是在做好服务文章上见成效。广泛了解广大妇女的思想动态以及面临的问题、需求和期盼,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先后开展25次送温暖、送政策、送健康活动,实现工作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让新领域女性切实感受到娘家人的关心和温暖。三是在做好引领文章上出实招。建立工作交流互通机制,积极引领四新领域优秀女性带头人、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建立三八红旗手工作室等“妇字号”工作载体,2022年培树四新领域典型82个,不断推动四新领域妇女组织成为有为有位、能进能出的一池活水。
凝聚满天星,成就一团火。下一步,河间市妇联将继续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工作,在“强基”上做文章,在“有效”上下功夫,在凝聚人心、倾听民心、解决问题上主动作为,让四新领域妇联组织成为关心新领域女性成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温暖港湾,成为妇女姐妹想得起、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