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就是坚持了这样一条路线,正确处理一切问题和各种矛盾。取得了各项事业的胜利,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和拥护。
调查研究对于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极其重要。没有实地调研,就无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谋取福利。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调查,才能发现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无非存在着这几个方面,比如个别一线执法人员,属于是第三方派遣人员,不能正确用手中权力,出现执法过度现象、职能部门重复执法现象、企业融资及招聘太难等。
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纪检监察机关要“多探头”,“多管闲事”,查找问题所在,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深入群众走访调研,蹲点调研、案头调研、谈话调研,采取网上网下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结合等方式,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听真话、察真情,查找研究问题,不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并严格落实“‘一事不再罚’的重要原则,加强监察全覆盖,监督不留死角的震慑作用,如发现公职人员利用职权在企业兼职取酬、挂名领薪、违规入股,向企业摊派或报销应由单位或个人负担的费用等等,针对这些滥用职权、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公职人员,根据问题程度作出相应的处理,并实行终身问责制。
建立办案质量责任制,强化执法人员思想道德教育,为民服务的态度;纪检监察机关可以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加快构建用工和求职监测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信息系统在用工信息发布、求职、招聘的主渠道作用,及时发布企业用工和劳动力求职信息。
提高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性,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要积极营造有利于营商环境建设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全面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深入调查研究中了解问题所在、企业所盼、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坚定不移推动营商环境向纵深发展,有效解决、破解企业所遇到的难题,增强纪检监察机关人员履职尽责的本领和能力,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供稿人:李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