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海关区委党校教师张艳坤走进红色直播间,以“增进民生福祉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宣讲。2023年以来,在古城山海关活跃着多支宣讲队伍,第一时间将党的理论、政策法规通过宣讲会、大讲堂、“小板凳”“红马甲”“云直播”等多种形式“打包”成“理论快递”,用最快速度送达到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手上。
“接地气”组合套餐齐上阵。由142名领导干部、党校教师、基层党员、草根志愿服务宣讲员组成的7个宣讲分团,矩阵式构建80余支志愿服务宣讲小分队,抛去照本宣科、没有大话套话,宣讲队成员们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聚焦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长城文化和山海关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等不同专题,分层次打造理论套餐,讲好一个个关城故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常态化“送‘理’到家”直达一线。日前,在路南街道办事处长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老党员和辖区群众们围坐一团,每周四的“小板凳·大课堂”系列党课如期开讲,宣讲的主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社区委员、志愿服务宣讲员马剑英的工作日常中,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理论包裹”,里面常备有理论书籍、心愿卡,可以现场借阅或者由志愿者阅读给老党员们听,现场填写微心愿和意见建议,还随身带着已经录制好宣讲音频的录音笔等一些随身工具,面对面讲理论、听民声、解难题。今年以来,山海关区的宣讲员们化身理论速递员,随身携带着书籍、报纸、宣讲稿、快板、诗歌等便于携带、便于宣讲的一系列“小包裹”,聚村头、进田间、入社区、下企业,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开展常态化宣传宣讲2700余场次。
新媒体宣讲进站助力快递加速。“初心不变复兴梦,砥砺前行国运行”,青年志愿服务宣讲员刘阳,在山海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网络直播间开讲,响亮的快板声声入耳,新时代正能量的声音充盈网络。据悉,该区突破传统宣讲形式,把宣讲场地“搬”进直播间,运用网络平台,打造“云端课堂”宣传宣讲新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等载体,通过“红色直播间”、云直播宣讲、系列微党课等方式,加快基层理论传递速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山海关区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