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客户端报道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沧州市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完善旱碱麦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全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风吹麦浪,丰收在望,再有不到半个月,沧州旱碱麦即将进入收获的季节。这几天,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技人员正忙着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控。用好盐碱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5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回想起总书记考察时的场景,在场人员依然激动不已、倍受鼓舞。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 刘玉锁:
总书记这次来就是为了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咱更得好好干,我们将和农技专家合作,抓好农业产业化,开展旱碱麦深加工,让盐碱地变成'增收田',真正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 郭凯:
总书记对我们旱碱麦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也提升了我们的信心。下一步,主要是围绕着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统筹这些盐碱地的优势资源,把盐碱地的耕地质量,有序地提升上去。
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加工制作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非遗面花。经过多次改良创新,目前公司已经有20多个系列100多种旱碱麦单品,产品畅销京津冀,还打开了南方市场。总书记考察时指出"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让企业在继续做好旱碱麦深加工,讲好旱碱麦故事方面信心倍增。
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文达:
我们传承了这个非遗,另外一个我们又上了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包括又开发了千层馒头,开发了挂面,开发了一些杂粮这些新的产品,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生产工艺相结合,把黄骅传统的旱碱麦,非遗的面花能够更好地推向全国各地。
除了做好旱碱麦深加工,沧州市还充分开发利用旱碱地资源,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统一管理、播种、销售,确保作物品质。目前全市已经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多家,旱碱麦种植面积达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到22.37万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这让大家对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方向更明确,信心更足。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党委委员 王海懿 :
我们将以优质旱碱麦作物为基础,深耕旱碱麦深加工产业,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从育种选培、规模化种植到旱碱麦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向优质化、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局长 刘俊义: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责任,加强旱碱麦等适宜盐碱地作物的开发推广,全力做好沧州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请总书记放心、请党中央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