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救人的好事,我当然义不容辞!”当接到黑龙江省红十字会电话通知时,26岁的小张毫不犹豫地用行动回应。
5月4日上午,捐献正式开始。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采集室里,伴随着分离器低沉的“轰隆”声,血液从小张的身体里缓缓流出,通过分离机循环不断提取着造血干细胞。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小张成功捐献了3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血液病患者送去了最珍贵的生命礼物。
小张来自黑龙江,是一名驻吉现役军人,更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7年,他在一次无偿献血中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后,便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华骨髓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帮助那些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
一转眼,距离当初采集已经过去6年了。今年2月,小张来到石家庄参加培训学习。在3月份,他突然接到黑龙江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筛配型成功,他感到既意外又欣喜。当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时,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并第一时间向部队领导汇报。部队领导表示全力支持,立即帮他办理了相关手续,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很多关心和帮助。“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能够有这个捐献救人的机会,战友们也都很羡慕我,想要加入进来。”小张笑着说。
在等待捐献的日子里,小张也做了很多准备,他开始清淡饮食,加强锻炼,并在网上查阅了很多有关捐献的知识,想要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迎接采集捐献。4月30日,小张来到医院开始注射动员剂。“刚开始注射的时候,有点轻微的疼痛,但怕吃缓解的药会对捐献有影响我就没吃。这点疼痛不算什么,我忍一忍就过去了。”他一如既往的坚定,没有丝毫退缩。
捐献当天,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还送来了受捐人亲手写的感谢信,“‘白血病’这个无情又冰冷的名词,让我万念俱灰,也让我的生活瞬间变成了灰色……万分感激这位素未谋面的好心人,是你给了我第二次重生的机会,也挽救了我整个家庭,谢谢你!”短短几百字却饱含着满满的感激之情,真挚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小张,他也真切的表示,“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要好好的撑起家庭。”
历经6年的无声等待,近1个月的捐前准备,近5个小时的采集,小张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5149例、河北省第664例、石家庄市第1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用实际行动展现着新时代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也为远方素未谋面的患者点燃了生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