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一大早,在河北秦皇岛海港区煤港里社区广场休闲亭子里,社区党委书记李静正向身边的党员讲述着《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收录的生动故事,吸引了周边居民驻足聆听。
休闲亭,摇身一变成了学习亭。李静说:“我们把学习的阵地从会议室转移到广场上,就是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讲故事 、学理论’,打造社区的精神家园,真正把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到群众中去,掀起学习热潮。”
连日来,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更好地传递到千家万户,海港区组建了一支由党政机关、高校、社区党员干部组成的“红色宣讲队”,采用进社区、上门入户宣讲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宣讲中,群众与宣讲员交流互动,抒发感悟、畅谈变化,宣讲员讲得走心、群众听得用心。
“这种宣讲方式接地气、有新意,我们愿意听、也听得懂,记得住!”刚刚在煤港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学习亭参加完理论学习的党员赵云龙深有感触。
“这是我们新建的学习亭,天气渐渐暖和了,每天来这里晒太阳的居民也多,我们把宣讲课堂搬到这里,就是想打破以往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李静介绍,社区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广泛吸纳基层党组织书记、道德模范、“五老人员”及退役军人、大学生志愿者等“草根名嘴”加入百姓宣讲队伍,增强宣讲资源力量,打造理论宣讲精兵,实现“原汁原味”学理论与“有滋有味”做宣讲的有机结合。
群众想听什么,宣讲员就讲什么。为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群众想了解、想听、想看的内容纳入宣讲课堂,海港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接受群众点单,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宣讲计划,不断优化宣讲语言、活用宣讲案例,力争用最通俗、最朴素的语言,使宣讲更接地气、更多代入感。今年以来,海港区结合理论宣讲还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应急救护知识、防诈反诈知识等主题宣讲600多场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要。
坚持群众在哪里,宣传就延伸到哪里。为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海港区变“请入课堂”为“走进居民”,将小区、广场、凉亭等群众聚集区作为宣讲的“主阵地”,把学习阵地搬到群众身边。“我们试图将以前那种‘你说、我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变为‘我听、我问’的双向互动式宣讲,通过讲故事、唠家常激发听众兴趣,然后联系大家的切身实际引起共鸣,最后和大家一起讨论该做些什么,让群众不仅听得懂,还能用得上,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传递到群众心里。”“红色宣讲队”成员李丽俐总结这段时间的宣讲经验时,颇有心得。
“下一步,海港区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以群众欢迎为关键、学有所得为根本、形式创新为保障,精心设计符合群众‘口味’的宣讲课程,把‘讲故事、学理论’活动铺满全区,覆盖全区,切实让理论宣讲‘活起来’、‘潮起来’、‘热起来’。”海港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军表示。(胡月达 陈雪 李岩)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