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五一特别报道·城市之下——致敬“地下”劳动者①丨赵良宁:地铁轨道的“保健医生”

0
分享至

写在前面的话:

社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你或许不知道,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这样一群“地下”劳动者。城市之下,他们默默坚守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无名英雄一样为城市做着贡献。辛勤工作的劳动者,都应该被尊重,每一双劳动者的手都值得被看到。今天是第133个“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用镜头向这些“地下”劳动者致敬,同时希望更多“身在暗处”认真工作的劳动者被看见。

铛、铛、铛,午夜的地铁轨道,没有了列车的轰鸣,只剩下有规律的敲击声在回响。8.2公里的路途,一千多段铁轨,两万多个零件。一个穿反光服的身影一步一弯腰,敲遍了每一颗螺栓,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赵良宁的日常工作。

他们的黑夜属于幽深的隧道

今年是赵良宁在地铁轨道检修岗位工作的第七个年头。2008年赵良宁大学一毕业就前往新疆从事铁路工作。2016年,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他选择回到家乡石家庄成为一名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

地铁2号线嘉华路到欧韵公园,6站8.2公里,这是赵良宁班组每天工作的地方。晚上11点30分至第二天凌晨4点,这是他们每天的作业时间。检查、维修,则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

4月24日晚上9点,开完会,准备好今天要用的工具,赵良宁和同事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前往塔坛站。这一天,赵良宁和同事要维修塔坛站和石家庄站之间的两处铁轨。按照规定,必须等到11点30分才能进入轨道。

已经接近五月,这座城市的室外的温度并不高,当天只有6度左右。走在长长的隧道里,记者没有感觉寒冷,只是有一股略带凉意的风偶尔拂过。在空荡荡的隧道里,赵良宁和同事的背影若隐若现,声调不高的谈话不断带起嗡嗡的回声。

一次轨道养护需弯腰4000次

“这里和标准差了1毫米,我们要求误差不能超过正向6毫米,负向4毫米,虽然没有超限,但是他前面宽了3毫米,后面宽了4毫米,轨道有些变形。”在第一处维修点,赵良吉指着道尺上显示的数字说:“我们一会儿就要用大锤和钳子改动这3毫米。”

通过测量,赵良宁决定对弯道内侧的轨道进行个“小手术”。只见他半弯着腰,水平挥锤,一下将扣件敲下,拆下原来的轨迹块,再将新的轨迹块敲进去,最后用钳子装回扣件。4个人相互配合,所有步骤都是一步到位。连续更换了几个轨迹块,一次维修就完成了。

赵良宁在更换轨迹块。(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供图)

赵良宁介绍,他日常的工作是和班组的另一个同事,以每小时3公里的规定速度,分别沿着上行线和下行线巡检,对螺栓、扣件、道岔、间轨等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2号线欧韵公园站距离嘉华路站一共8.2公里,赵良宁一周要走上4次。除此,班组每月要对轨道尺寸进行一次养护,这都需要工人们对轨道间距、水平度等进行一次次手动测量,大概需要十天完成。每根铁轨6.25米,需要弯腰测量4个位置,8.2公里1000多根铁轨,也就是4000次,对腰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负重50斤一趟要走8公里多

赵良宁指着轨道上的一颗颗螺栓边走边说:“每天,我们就是和这些‘小家伙’打交道。”从嘉华路到欧韵公园,单向8.2公里的轨道上有2万多个零件,对于不熟练的工人,判断螺丝是否有“病”,需要一颗一颗敲打,通过声音进行判断。“我刚来的时候,师父带着我走,告诉我哪种声音代表这颗螺丝有松动。”如今,赵良宁只靠眼睛就能分辨出哪颗螺栓有松动,“绝技”的背后是数不清次数的敲打和无法计算的脚步。

为及时维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日检的人员都需要背着重重的背包,里面装的全都是“铁家伙”。“这一个包得有20公斤重。”赵良宁又指着自己的鞋说:“我们这个劳保鞋一只也有5斤,是特制的鞋子,里面都是钢板,主要防砸。”

赵良宁在检查螺栓。(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供图)

8公里的路程、50斤的负重、不停地弯腰检查,常人可能难以想象,赵良宁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023年的春节,家住藁城区的赵良宁独自在岗位上值班,上行下行两条线都要他负责,16多公里的路程,赵良宁负重50斤连走了7遍。

“在新疆的时候,我们工区管辖范围就30公里,16公里对我来说根本不算长,都干习惯了。”赵良宁笑了笑,表情有些轻松。

节日里默默无闻的坚守者

在地铁岔道口,赵良宁指着一段铁轨说:“2018年的时候,我还在一号线工作,有一天日检人员发现间轨出现裂纹,那次更换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根10米长的间轨,重达一吨,赵良吉和其他7名工人用了足足3个小时,才将裂纹的间轨换下。而就是这仅仅两三厘米的裂纹,则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根据安排,地铁维修班组将从30日开始连续“值守”4天。赵良宁说,假期期间,地铁的客流量更大了,更得做好检查,日常检查更不能松懈。

今年37岁的赵良宁是两个女儿的爸爸,每天晚上出门时他的小女儿都会问“爸爸去干什么”,赵良宁就会告诉她,爸爸要去地铁上班了。“现在她一坐地铁就会喊‘这是爸爸上班的地方’。”谈起父女间有趣的对话,这位父亲的脸上一脸的幸福。

赵良宁(右边戴眼镜者)在指导同事工作

采访的最后,赵良宁有些好奇地问了记者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了解到我们这个工作的?”在他看来,自己的工作如此默默无闻,如此远离聚光灯的照耀。

城市逐渐醒来,一趟趟地铁开始穿梭于城市之下的条条脉络,安全运营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赵良宁”的默默奉献。他们的劳动也许不为更多人熟知,但每一位努力工作的人都应该被敬重,每一滴汗水都该被铭记。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70岁吕良伟现身广东,去店里购买茶叶,打扮贵气,看起来好年轻

70岁吕良伟现身广东,去店里购买茶叶,打扮贵气,看起来好年轻

南南说娱
2025-05-10 14:41:13
5月12日开始 江苏全省气温将明显回升

5月12日开始 江苏全省气温将明显回升

金台资讯
2025-05-10 10:00:16
回顾长得丑演技还烂,满脸写着“关系户”的5位演员,看着就心烦

回顾长得丑演技还烂,满脸写着“关系户”的5位演员,看着就心烦

情感大头说说
2025-05-10 03:11:03
女子遭家暴向婆婆求助,婆婆说打架很正常,女子后将丈夫打进医院

女子遭家暴向婆婆求助,婆婆说打架很正常,女子后将丈夫打进医院

宇哥看世界ii
2025-04-20 04:42:32
贸易战又有新变化了?5月10日,今日凌晨的三大重要消息持续发酵

贸易战又有新变化了?5月10日,今日凌晨的三大重要消息持续发酵

风口招财猪
2025-05-10 00:44:35
太猛了,中国人真是天生卧底圣体

太猛了,中国人真是天生卧底圣体

有趣的火烈鸟
2025-05-10 08:26:11
阿尔特塔又偷师!阿森纳争抢99场95球“哈兰德”,曼联阿莫林笑了

阿尔特塔又偷师!阿森纳争抢99场95球“哈兰德”,曼联阿莫林笑了

万花筒体育球球
2025-05-10 15:23:46
三星新机官宣:5月13日,正式发布

三星新机官宣:5月13日,正式发布

T科技衍生
2025-05-09 00:25:15
中美全面断供开始,40艘万吨巨轮纷纷停靠浙江

中美全面断供开始,40艘万吨巨轮纷纷停靠浙江

傲骨真心
2025-05-10 13:20:01
23岁男中介带看房9分钟,女客户报警称被强奸,6个G视频揭露真相

23岁男中介带看房9分钟,女客户报警称被强奸,6个G视频揭露真相

悬案解密档案
2025-05-09 17:03:55
中方宣布:卢拉将访华

中方宣布:卢拉将访华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5-10 10:32:54
中国刚掐断稀土供应,美国人才绝望发现,另一软肋也在中国手中

中国刚掐断稀土供应,美国人才绝望发现,另一软肋也在中国手中

跳跳历史
2025-05-10 11:24:49
美国众议院或将起诉中国三大运营商

美国众议院或将起诉中国三大运营商

C114
2025-05-08 10:16:27
印度外长表示无意升级与巴基斯坦的局势

印度外长表示无意升级与巴基斯坦的局势

财联社
2025-05-08 16:45:18
这才是宋氏三姐妹真实的相貌,不是演员扮演的角色!

这才是宋氏三姐妹真实的相貌,不是演员扮演的角色!

历史伟人录
2025-05-08 10:08:01
巴基斯坦军方说已使印度70%电网瘫痪

巴基斯坦军方说已使印度70%电网瘫痪

新华社
2025-05-10 09:53:05
男子60万元买进口宝马,鉴定是“维修车”,法院判退车退款,发视频维权反被索赔100万

男子60万元买进口宝马,鉴定是“维修车”,法院判退车退款,发视频维权反被索赔100万

大风新闻
2025-05-08 15:54:15
阿雅发文悼念大S:熙媛,你永远会住在我们的心上

阿雅发文悼念大S:熙媛,你永远会住在我们的心上

一岁影视
2025-05-10 13:01:24
巴军方称“致印度70%电网瘫痪” 专家:需待进一步验证,但电力设施确是易遭攻击目标

巴军方称“致印度70%电网瘫痪” 专家:需待进一步验证,但电力设施确是易遭攻击目标

环球网资讯
2025-05-10 15:20:32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观察者网
2025-05-09 14:37:03
2025-05-10 16:47:00

头条要闻

巴军公布空战击落"阵风"录音:"阵风"编队惊慌失措

头条要闻

巴军公布空战击落"阵风"录音:"阵风"编队惊慌失措

财经要闻

沸腾了!中国,给全世界上了一课

体育要闻

这个老头儿,仍然是你们的头儿

娱乐要闻

浪姐王珞丹拖后腿才 知道师姐有多强

科技要闻

雷军:我经历创办小米以来最难的一个多月

汽车要闻

破局者亿咖通 智向全球的科技“新势力”

态度原创

数码
手机
本地
游戏
公开课

数码要闻

3199元起!华为智能门锁2 Pro/Ultra开启预售:首次掌静脉+3D人脸识别

手机要闻

vivo以18.2%的份额领跑W18周,华为、小米竟然完全相同

本地新闻

非遗里的河南|汴梁鸢舞千年韵!宋室风筝藏多少绝活

外媒狂赞!XGP的又一胜利!《毁灭战士》新作首发加入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