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皇岛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园区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决定对园区内产业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全流程服务新模式,实施“谋划即招商、洽谈即入库、签约即帮办、立项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证”的“六即”改革。
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扬实干精神,扎实推进创新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六即”改革一经推出,得到了项目建设单位的广泛关注。日前,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围绕“六即”改革的范围、亮点、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此次“六即”改革,主要适用于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或托管的县级园区内的各类产业项目。据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德兴介绍,“六即”改革是对项目建设全链条的关键节点工作进行的改革,对“谋划、洽谈、签约、立项、拿地、竣工”六个重要节点做出了明确的同时,还提出了规划谋划、招商评估、三级调度、区域评估等有效举措,不仅覆盖了项目建设整个生命周期,让流程更加全面,而且措施合理、节奏紧凑,压茬推进,效率更高。
“六即”改革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要求从项目洽谈开始,即建立服务机制,配备服务专班,签约后进一步明确帮办专员,园区内还成立代办机构超前提供前期代办服务,直到项目竣工投产,让项目主体获得“全程保姆式服务感受”。
“‘六即’改革也具备很强的操作性,从项目谋划招商开始,直至竣工交证,六个关键节点均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每个节点均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工作目标,环环相扣,让改革更具操作性。”王德兴介绍,为保障改革有序推进,我市提出在各类园区范围内、对产业类项目先行试点,待积累了成熟经验、具备推广条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2年试行期间如遇到问题可随时进行修正。
在推出“六即”改革措施的同时,我市也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让广大项目单位受益获利:一是建立帮办服务队伍,各级招商部门牵头组建涵盖招商、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审批、生态环境、林业、水务、海洋、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工作人员的人才库,按项目需求及时为其配备专职或兼职服务专班和帮办专员;二是推行“净熟”供地模式,各园区提前选择条件成熟土地进行收储,尽早开展征拆,使其形成“净地”,同时开展“九通一平”,完善净地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使其变成“熟地”,以“净+熟”模式为产业项目供地,缩短项目工期,加快项目早日达产达效;三是持续开展区域评估,各园区持续开展各类事项的区域评估工作,积累更多的区域评估成果并广泛对外宣传推介,形成营商环境软实力,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四是加强要素保障考核,及时、高效地为项目提供各类要素保障,对列为省市重点项目的,按照《秦皇岛市要素供给专项考核办法(试行)》规定进行跟踪问效,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记者从市行政审批局获悉,今年,我市计划通过“六即”改革,谋划储备省市重点前期项目1700亿元以上,组织招商签约活动50场次以上,对接行业重点企业不少于800家,确保每月都有招商活动、每个行业都有引资成果,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突破350个,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为50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立包联机制、配备服务专班,保证完成投资380亿元以上。
来源:秦皇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