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321> | 走进高阳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
勤于工作,俭以求学。
高阳县“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创建于1917年,位于高阳县西演镇布里村南,迄今已有近104年的历史,学校至今仍保留着1917年建校之初的格局,旧址为坐北朝南的四方院落。现存平房两排11间、占地10余亩。包括教室、实习工厂、蔡和森办公室宿舍、李石曾生平展室等。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成立三年,培养学生200余人,其中73人远赴法国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因此,布里留法工艺学校被称为“法国学堂布里村”、布里被称为“留法之乡”,高阳被称为“华工之乡”。
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17年夏,李石曾来布里村看望好友段子均,当时潴龙河涨水,村民们堵筑决口已晚,却还手提灯笼,赶到村里一个叫“大会”的地方上“半夜学堂”认字读书。李石曾给村民们上课时说:布里村文风很盛啊,你们又有不少华工能当法文教员,就在你们村办一所留法预备学校!
1918年10月蔡和森带领一批湖南学生来布里学习,毛泽东主席曾亲赴保定迎送。当时30多学员到校后,被编为南方班,蔡和森任班主任并教国文,同时学习法文。蔡和森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思想上向学生不失时机地宣传进步思想,在生活上关心学生,深受学生爱戴。
这棵大槐树就是当年蔡和森和南方班同学们亲手栽种的纪念树“洋槐”,这是在当时的“直隶农务学堂”(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农大)苗圃里移栽过来的,尽管它曾遭受雷击,这是衍生的第二代枝桠,但依然枝繁叶茂,仿佛预示着蔡和森和他的战友们所从事的革命事业虽屡遭挫折却永葆青春,蒸蒸日上。
学生在学习之余,还要参与简单工种的实习,在这间教室,学生们学会了豆腐的制作工艺。并且将成品拿到集市上售卖,为赴法勤工俭学做准备。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深刻影响了中国现当代的历史进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客观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领域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