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17:14:30 来源: 网易秦皇岛

河北
举报
迎恩楼内150字的长楹联
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自古就有“畿辅咽喉”、“两京锁钥”之称,这里文化氛围也相当的厚重。在古城西门的迎恩楼内,有一幅耐人欣赏的奇联,仔细数数共150字,一般我们看到的对联是五言或七言句,而150字的对联可谓罕见,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介绍一下作者吴烨南,1925年生,河北保定人。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出版的《山海吟》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评选的“五个一工程”奖。下面我们欣赏一下对联内容吧!上联:越崇垣短堞,登百尺岑楼,揽长城万里,嗟!险封辽隘,巍障蓟门,耸屹蓬瀛,陡悬燕塞。凭画槛,赏瑞莲日出、萧寺雨晴;隔烟霞,聆大泽龙吟、平湖鸟语。赫矣!业成明祖,功始秦皇,尤首冠雄关,名扬天下!上联的起句从地点开始描述山海关长城风貌,注重介绍山海关的地域特点。“越崇”越过崇山峻岭。“垣”指城墙。“堞”指城墙是如锯齿状的矮墙。“岑楼”高楼的意思。“揽”靠近、把持。“越”、“登”、“揽”,三个动词的使用,使诗文连接自然,更好地使读者进入描绘长城雄伟风貌的意境。前八句的意思是作者沿着长城登上城楼,“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涛涛”。山海关依山襟海,地势险要,此情此景,作者不由心生感叹:山海关,好一片祖国的大好河山!紧接着作者用唯美而又不失豪放的语言,描述山海关榆关八景的“瑞莲捧日”、“山寺雨晴”之两景,写山海关无限秀美的自然风光如画卷一般。清代蔺士元也有“罩海俨如吞云梦,驭气直欲包乾坤。”这样磅礴大气的诗句,来赞美山海关的景象。“赫”明显、显著的意思,“矣”表示感叹,这里作者加重语气,为后四句历史人物的伟绩而感叹。“明祖”指明太祖是朱元璋,明朝建立初期大将徐达奉旨在山海关建关设卫。“秦皇”指秦始皇,秦始皇三十三年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在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等的基础上筑秦朝万里长城。下联:逢盛世芳年,沐四时祥霭,拥古戍千姿,羡!嫣透晓窗,翠充高栋,丹披故垒,素裹藩墙。伴晨钟,迎佳客云游、新潮浪拍;依翰墨,度玉渊柳绿、太液风和。弘哉!绩慰徐公,兴怀姜女,更珠联嘉峪,气壮人寰!下联话锋移到现代社会。“逢盛世芳年,沐四时祥霭,拥古戍千姿,羡!“叙说古城山海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祥和安定,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古城焕发出新的色彩,奏响华美乐章。一个”羡“字很恰当地表现作者高昂的爱国主义创作状态。紧接着是“嫣透晓窗,翠充高栋,丹披故垒,素裹藩墙。”作者用赋的语言,继续书写关城壮美的地域风光。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文辞方面比较讲究藻饰与用典,其特点是侧重写景,借景抒情。文中以建关设卫的历史人物明朝大将徐达,孟姜女传说,甘肃的嘉峪关为衬托呼应,强烈表现作者对这片热土的眷恋和热爱。
全联以山海关为中心,结构层层递进,感情收放自如,使用的典故不滞不涩,语言鲜明生动。作者寓情于景,情景相融,把如诗如画的山海关壮美风景,跃然纸上。
唐朝苦吟派诗人贾岛,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功夫。留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据说这副联在1985年最早发表时,并不尽人意,作者经20余年的反复推敲修改才成此联,其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令人佩服,足可见文无止境之道理。来 源:山海关旅游文化发布


本文来源:网易秦皇岛
责任编辑:
韩童_q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