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法,在人们寻求非药物治疗的今天,越来越被重视。而目前市面上拔罐的器具和技巧也多样,加上以“中医”作为医学背景的诱人宣传,让拔罐变得神乎其技,使很多人热衷于它,但是对于拔罐您真的了解吗?是不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呢?
拔罐是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罐内负压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起到预防保健
的目的。拔罐存在诸多禁忌,拔罐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罐作为非药物的养生保健方法,虽一直以来深受民众青睐,但并非人人适宜拔罐。
误区一:拔罐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拔罐的注意事项及禁忌拔罐人群:
►怀孕:孕妇的腰腹部禁止拔罐,以免在局部血液循环的加速下造成流产;
►心脏疾病:拔罐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心脏疾病患者不宜迸行拔罐;
►出血倾向:若女性处于月经期间不宜进行拔罐,存在皮肤病、皮肤破溃、血液疾病等出血倾向的患者,也不宜进行拔罐,以免加重出血;
►体质虚弱:体质虚弱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中的泻法,以免加重虚弱;
►其他:对于高热、痉挛、精神障碍等的发作期患者不宜拔罐,儿童尚处发育状态,也不宜拔罐。
误区二:拔罐并不是罐印越深越好?
拔罐后最直接的感官便是罐斑,因此很多人认为罐印越大、颜色越深越好。
这是将体内的瘀毒、湿气等排出体外。虽然罐斑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不同状态和疾病,但并不是越深越好,更不能刻意追求而加大刺激量。罐印是因罐内真空,对皮肤血管产生极大压力后,血管破裂血液溢入组织间隙发生淤血而形成,出现红晕和青紫色罐印均为正常现象,3~7天后可自行消退。而罐印的颜色与操作者手法、留罐时间、施罐部位、个体差异及机体状态等因素有关,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施用拔罐手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误区三:拔罐后是不能洗澡吗?
一般拔罐24小时后可以洗澡,需注意水温稍高些,洗后注意避风保暖即可。但切记拔罐后不要立即洗澡,拔罐后可以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甚至破裂,局部毛孔张开,此时洗澡寒气会从汗孔入侵导致头身疼痛,皮肤处于脆弱状态,易造成皮肤破裂,所以当天不要洗澡。
注意事项
拔罐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如果出现身体不适随意自行拔罐,可能不仅得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造成其他不适,如果盲目操作,很容易造成烫伤、水泡破裂感染等危险,建议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拔罐治疗。(何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