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是党和政府的既定战略,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离不开身处乡村一线的村干部。一位合格的村干部,至少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具备沟通能力,能常怀为民之心,化解村内各种问题矛盾。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过程中,各项政策的落实到村往往意味着对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甚至个人利益受造成影响。如果村干部不擅与村民沟通,那么就可能导致群众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干群矛盾,影响道村内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村干部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抱持为民之心与群众做好交流,这样才能提高村干部的领导力,在群众中间得到的认可,建立威望。也只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村庄才能和谐稳定,才能具备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条件。
二是具备民主管理能力,让群众在民主管理中有获得感。当前,乡村治理的相关制度基本完备,例如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村级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发展党员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已基本普及到每个乡村。但是,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村干部自身的民主管理能力,如果村干部不具备民主管理能力,那么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这样的村干部无论多么努力工作,也很难获得群众的认可。一个优秀的村干部,必定能常怀利民之心并将其转化为民主管理举措,使群众深度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在民主管理过程中有获得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赢得群众对村内工作的支持,为乡村振兴奠定好群众基础。
三是具备执行政策能力,能不折不扣的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实为具体的惠民举措。具备执行政策能力的基础是能够深入理解各项政策,也只有能够及时弄通吃透党和政府最新政策的村干部才能实实在在的把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具备了执行政策的能力,才能运用好各项政策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够不折不扣的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福利。如果一名村干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么他必然不会被群众认可,更谈不上为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做什么贡献。
一名优秀的村干部,或许具备这样或那样的特质,但上述的三种能力必然是完备的,我们的广大村干部应该努力奋进,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大展身手,不负人民。(供稿人:贾孟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