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打开家门 敞开店门 邯郸全力以“复”

0
分享至

马路上车多了,写字楼灯亮了,超市热闹了,业务大厅恢复正常了……自新十条政策实施以来,如今走出去,发现一米线撤了,健康码不再查看,生活的确在改变;可是门店常态消杀,市民自觉佩戴口罩,有些又仿佛成为习惯。在这些稳步恢复的城市烟火里,一切又都在变与不变中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联纺路晚高峰时的车流。

饭店烟火气正蒸腾

“油条、豆浆、豆腐脑……热乎乎的早餐嘞!”循声望去,位于前进大街的一家小餐馆门口热气腾腾,老板正热情招呼着。住在附近的居民赵女士看到心仪的早餐店又开门了,她惊喜地进店堂食,“太馋这口了,总算开门了。”

这家招牌为豆腐脑的小餐馆,位于复兴商贸城附近。由于周边人流量较大,快餐、热饮、熟食、炒货等小门店齐聚于此。

“来三根油条。”“豆腐脑两碗!”“老板,打包带走,油条里搁点小菜。”过往市民在店门口熟练地点着餐。做了十几年餐饮的老板刘先生和妻子,则分头忙碌着为食客打包,又迅速把刚捏好的油条放进油锅,门店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上午9点,店内共8张桌子,坐着6桌客人。“8点左右,人更多一些,店内坐得满当当。不过现在,更多的市民会选择带走。”刘老板说,“都是附近多年的老顾客了,看到店开门了,人陆续越来越多,这两天客流正在逐步恢复。”

10点一过,早餐售卖结束。紧接着,位于隔壁的张老板接手,开始为大家准备午餐和晚饭。过桥米线、鸡公煲是店内主打。“上周末就明显人开始多了,尤其晚上,客流基本能恢复到之前的70%。现在我们店员都回来上班了,上周还只有两个人。”张老板笑着说,作为老板,他现在最盼望着疫情能越来越平稳,大家都能健健康康上班赚钱。

“小碗细米线好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摆在窗口,市民胡女士撒入香菜、辣椒等配料,端到桌前准备大快朵颐。红油汤里满满的豆芽、油麦、海带,配上香脆的炸豆皮,再滋溜两口滑溜溜的米线,香辣爽口!

“太满足了,天天憋在家里,可是把我馋坏了。”胡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公司就在附近,从这周起恢复坐班,幸好现在店里可以堂食了,顺路吃完正好回去接着上班。

饱餐过后,胡女士静静地坐在桌前,听着屋内其他食客的对话声,隔着玻璃看着大街上的人流,她很是触动,忍不住感慨道,“恢复正常生活的感觉,真好。”

超市内年味渐浓

“还用扫码吗?”“应该不用了吧。”在位于复兴区百家大街的阳光超市门口,一对老夫妻边上台阶边嘀咕着。

市民在超市选购。

进入超市内,并无工作人员专门在此值守,之前放置的场所码和测温仪也已撤离。因为正值傍晚时间,超市内熙熙攘攘,精简流程给顾客带来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尽管无人叮嘱,前来购物的市民还是自觉佩戴着口罩,也各自保持着安全距离。

在私企上班的王先生下了班,习惯性地逛起了超市。“这不正好周末了,准备在家看个电影,所以来超市买点零食。”他坦言,在单位工作压力大,下了班,就爱来超市漫无目的地闲逛,望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用满满的烟火气治愈压力。“前几天发烧,失去了嗅觉味觉,吃啥都没味儿,感觉生活都没意思了很多。现在身体好了,那必须饱餐一顿。”

用美食来犒劳自己,成为很多市民在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之后,最朴素的心情。在这个“冻人”的冬天里,不少市民对滚烫的火锅青睐有加。超市内牛羊肉卷、丸子、番茄汤底等火锅食材大量上架售卖,迎来了一小波售卖高峰。

“妈,我还想买点毛肚和虾滑……”三年级的阳阳下了网课,和家长一起来到超市选购明天要吃的食材。“孩子念叨好久了,前段生活不太正常,家里的菜也不敢随便吃。不用囤菜,不用抢购,能慢慢逛逛超市的感觉太好了。”家长吴女士说,如今生活渐渐恢复正常了,全家围在一起吃顿热腾腾的火锅,也算小小的仪式感。

去菜市场买点蔬菜水果,到超市备一点年货……记者走访多家批发市场和超市,发现市场热闹了,往年的烟火气儿又回来了。在一家专门卖农家猪肉的商店内,不少来买肉的市民一买就是上百元。在灌制香肠区等候的薛先生,笑着对记者说着自己的新年期待:“因为疫情,女儿女婿好几年都没回来过年了,看这形势今年回家有戏。这不,我香肠得多灌点,他们回来也带点走。”一下子买了580元猪肉的他,觉得这钱,花得高兴!

写字楼人气回归

12月26日8时30分,在丛台区一幢写字楼前,不时有步履匆匆的员工进入楼内。快到门口时,李晗下意识去摸口袋里的手机,继而发现,已经不需要扫码展示健康码了。

“之前这儿立着测温仪、印有健康码二维码的牌子,旁边还有保安师傅查验我们的核酸天数。”李晗指着门内一处空地介绍。如今,这些设施全部撤掉,员工正常穿戴工牌,正常进入单位就可以。

居家办公整整23天,重新坐在工位前,和同事们面对面交流,闻着办公室萦绕的淡淡咖啡香,李晗觉得有点恍惚。“我十多天前中招了,用了约一周时间转阴,现在心情和身体都很轻松。”她注意到,在办公室里虽然偶然还会响起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但闲暇时间里,大家开始讨论周末的电影、年底的聚餐、明年的旅游。“感觉之前生活的活力和劲头全都回来了,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在位于人民路上的招贤大厦,居家办公近一个月的小王也回到了公司。一进大楼,他便发现了明显的变化——原来进门处设置的一长溜扫码测温区域不见踪影。到达公司后,也不用再进行测温登记了。

临近年底,小王所在的公司有很多业务需要跟进。尽管还有一些同事在家康复,公司的到岗率也还算可以,“差不多80%吧,尤其这周一来看,明显感觉上班的人更多了些,恢复到了比较正常的办公状态。”而到了中午,小王更是发现,在楼外奔波的身影也多了起来,有外卖小哥,也有快递小哥。

“您的快递到了,麻烦下楼取一下吧。”小王三天前在淘宝上购买的商品,现在已经通知他取货,他明白,这熟悉的生活终究是又回来了。

晚高峰又回来了

12月27日18时30分左右,记者在人民路与滏东大街交叉口看到,路上的人和车相比前些天明显多了不少,车辆在交通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市民熟悉的“交通晚高峰”又回来了。

“一切都在慢慢恢复,会越来越好。”不少市民“阳康”后可以出门上班,冯女士下班后自东向西驾车返家,虽然遭遇晚高峰,她说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城市恢复了烟火气,心里暖暖的。

记者采访了在美乐城前执勤的民警张九耀,张警官告诉记者:“近日,道路上车流量明显增长,交通压力增大,在美乐城、天鸿广场等商圈周围,丛台二大队加强了警力执勤,现场疏导交通。”

“除了商圈周边易拥堵外,辖区内丛台路与广泰街口天泉市场附近车流量也明显增多,农贸市场复业,市民出门采购如常。看到车辆拥堵时,民警会及时进行交通疏导。”张九耀告诉记者。

赵先生下班回家前照常驾车到滏春农贸市场附近,市场外车流穿梭,市场内人头攒动。赵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下班回家前总要到市场买些食材,如今,生活又像以前一样了。”

丛台二大队民警日前发布出行提示:市区部分路段晚高峰已经开始显现,过往车辆请文明驾驶、小心慢行。广大司机可避开出行高峰和易拥堵路段,合理安排出行时间、路线。据悉,根据以往经验和近期车流量,丛台二大队针对元旦假期将分区域部署警力,积极疏导交通、维持治安。

小吃街烟火气旺

近两日,孟先生看到煎饼店老板分享了一条朋友圈:“晚上为民路夜市正式启动,煎饼摊六点半开始出摊,欢迎朋友们光顾。”看到这条信息后,孟先生下班后直奔小吃摊前,买了煎饼当晚饭的一部分。

中午时分市民在某餐馆就餐。

孟先生对记者说:“和爱人谈恋爱时就经常买这家煎饼,现在结婚了,她还喜欢吃这家煎饼。如今小吃街又恢复正常营业了,正好满足我们‘吃货’的味蕾……”

经开区为民路夜市这两日很快聚集了往日的人气。今年以来,经开区鼓励个体经营者夜间出摊,为民路上形成了独特的“夜市经济”。

记者在为民路小吃一条街看到,18时30分左右,各种小吃摊主陆续在摊位点准备就绪,只等顾客光顾,寒冬下的为民路“热气腾腾”。

在一个夫妻经营的炸串店前,不一会儿排了四五位前来选购的食客,食客们挑选完食材后纷纷递给店主梅姐。记者和梅姐攀谈,她告诉记者:“我们家的炸串多种多样,酱也好吃,油也干净,吸引了很多顾客。大家的生活照常进行,我们夫妻的营生也恢复了。”

观众影院看大片

刘茜是极少数没有被疫情影响观影频率的人。今年她在电影院看了10场电影,与疫情之前相差无几。

与记者交谈时,刘茜坦言道:“看电影从一项聚会联络感情的活动慢慢地变成她一个人的自娱自乐。”疫情让约朋友看电影变得愈发困难,或是疫情期间不允许聚集,或是“上映的电影没那么吸引人”,遇上想看的电影,她不再挨个问朋友有没有时间去看。

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条”政策落地,电影院等消费业态全面放开。12月16日,《阿凡达:水之道》(以下简称《阿凡达2》)在中国内地上映,静置许久的电影院也因此活跃起来。刘茜和朋友们一起走进影院,看了《阿凡达2》,“大家终于能重新聚在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了,这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12月27日,记者联系到天鸿广场娱乐配套城经理范岩峰,他告诉记者:“现在只需要佩戴好口罩就可进入观影,得益于《阿凡达2》《想见你》等热门电影的上映,人流量比之前多了好几倍。”

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7日16时30分,邯郸当天实时票房超过8万,其中超过50%被《阿凡达2》占据。上映12天来,《阿凡达2》在邯郸票房销售达171.7万张,已成为我市电影市场的主力军。

“因为《阿凡达2》一直上映至元旦,元旦之前会有一个贺岁档,元旦之后紧接着就是春节了,接下来几个月的形势应该会越来越好。”范岩峰经理告诉记者。

对于影院的从业者而言,他们期待着“阿凡达”这一票房神话能够让影院再次“活”起来。但对于广大的影迷来说,这更像是一种好兆头——人们可以约上三五好友,自由地进入公共场所,在那儿度过几小时的快乐时光……

说走就走去滑雪

25岁的王磊是一名爬山爱好者,为此还专门进了一个“驴友群”。他们一起去过泰山,登过华山……邯郸周边的山更不用说,没事了就相约一起,找寻其中的乐趣。

太行五指山景区滑雪游客渐多。

王磊说,疫情三年,他们的出行计划总不能如约履行,如今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他和旅友们恨不得马上来个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12月27日,位于涉县的太行五指山景区迎来了500余名游客,重启三天后,该景区接待旅客量达一千余人。“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大家也渐渐走出家门,周边游也开始抬头,出游需求正在得到释放。”太行五指山景区办公室主任江晓波告诉记者,元旦前后,正是滑雪好时机,有了政策的加持,景区游客数据明显飙升,目前仅抖音一个平台预售票已达一万余张。

同样进入回暖阶段的还有位于武安活水乡口上村山麓的岳溪·王坡民宿,据王坡民宿客务总监野朝阳介绍,现在该民宿对外开放20间客房,每到周末的时候基本会订满。截至目前,元旦期间订房量已超80%,预计春节前后会迎来订房的小高峰。

虽时值寒冬,但我市旅游市场暖风劲吹,不少游客重新迈出了出游的步伐。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薛雅兰 曹楚琦 赵鸿粼/文 牛辉/影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超级芯片成功问世,美国芯片技术彻底淘汰?中国芯片崛起!

中国超级芯片成功问世,美国芯片技术彻底淘汰?中国芯片崛起!

数码手机通
2023-06-10 09:20:49
鸭脖事件闹大,联合国都已知晓,5字真言让人云里雾里,配图奇葩

鸭脖事件闹大,联合国都已知晓,5字真言让人云里雾里,配图奇葩

伊印
2023-06-09 17:21:17
奶奶到处炫耀二叔是大官,过年家庭聚会,二叔却死活不愿跟她同桌

奶奶到处炫耀二叔是大官,过年家庭聚会,二叔却死活不愿跟她同桌

家里那点事儿
2023-06-10 15:08:29
你的月薪是否达标?看最新调查

你的月薪是否达标?看最新调查

陈楚生的散fen
2023-06-09 17:41:09
建设进度条再刷新!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将开展最终接头推出作业

建设进度条再刷新!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将开展最终接头推出作业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3-06-10 16:03:10
高考一结束,她就被儿子气进了医院!那小子竟然敢做那样的混账事

高考一结束,她就被儿子气进了医院!那小子竟然敢做那样的混账事

正经说个事儿
2023-06-10 10:43:44
人民日报+央视发声!球王抵达,中阿国旗在高速公路飘扬,排面!

人民日报+央视发声!球王抵达,中阿国旗在高速公路飘扬,排面!

体坛无名
2023-06-10 12:43:22
突发!高层喊话了

突发!高层喊话了

金融界
2023-06-10 15:42:26
寿命长短,看脸就知道?!寿命长的人,脸上都有这“4个特征”,看看家里老人有几个?

寿命长短,看脸就知道?!寿命长的人,脸上都有这“4个特征”,看看家里老人有几个?

家在栖霞
2023-06-09 19:56:49
为何财政会吃紧?看看一个县就有那么多的部门,咋办?

为何财政会吃紧?看看一个县就有那么多的部门,咋办?

小李说说
2023-05-31 17:40:42
39年,张灵甫在香港治疗腿伤的照片,不得不承认,他长得真帅

39年,张灵甫在香港治疗腿伤的照片,不得不承认,他长得真帅

喜文多见01
2023-06-07 16:46:52
姑娘真会穿!这么“招摇”的造型也能驾驭,一般人学不来

姑娘真会穿!这么“招摇”的造型也能驾驭,一般人学不来

司徒趣闻
2023-06-10 07:16:07
河北彩花公开首部8K作品,引发粉丝强推:这是超越肉眼的真实!

河北彩花公开首部8K作品,引发粉丝强推:这是超越肉眼的真实!

军歌小碧子
2023-06-10 13:56:16
8艘豪华阵容,解放军新航母将开工?台岛察觉异常:用途并非攻台

8艘豪华阵容,解放军新航母将开工?台岛察觉异常:用途并非攻台

戎评说
2023-06-09 11:35:30
39年,张灵甫在香港治疗腿伤的照片,不得不承认,他长得真帅

39年,张灵甫在香港治疗腿伤的照片,不得不承认,他长得真帅

历史课班主任
2023-06-07 23:05:52
为什么感觉有人宁愿开车绕三个小时,也不愿意花一个小时走高速呢?

为什么感觉有人宁愿开车绕三个小时,也不愿意花一个小时走高速呢?

汽车安利会
2023-06-08 08:10:29
好消息!6月10日又有5名官员落马,个个不得了,看看都有谁?

好消息!6月10日又有5名官员落马,个个不得了,看看都有谁?

侃爷史话
2023-06-10 14:51:42
到底该不该救楼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房价到底跌了多少?

到底该不该救楼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房价到底跌了多少?

有事问彭叔
2023-06-10 18:18:18
重磅信号!这5个字,又回来了

重磅信号!这5个字,又回来了

博闻财经
2023-06-09 19:54:38
国家曾给悬崖村拨资6个亿修路,最后只多了条铁梯子,其他资金花哪去了?

国家曾给悬崖村拨资6个亿修路,最后只多了条铁梯子,其他资金花哪去了?

察颜观生活事
2023-06-04 07:35:03
2023-06-10 19:40:49

头条要闻

男子给工地送砖意外身亡 家属:其遗体一度"失踪"4天

头条要闻

男子给工地送砖意外身亡 家属:其遗体一度"失踪"4天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穆雷:没有摧毁我的 会让我更强大

娱乐要闻

央视春晚美女主持王嘉宁结婚 老公长相曝光

科技要闻

微软与 OpenAI,远没有看起来「亲密无间」

汽车要闻

一辆“假”SUV 竟是超跑玩家的终极归宿

态度原创

时尚
教育
房产
手机
数码

众影星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 最大惊喜令观众感动

教育要闻

高考结束后,这些考后事项非常重要,请转给考生和家长

房产要闻

华为(北京)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落户石景山

手机要闻

iPhone 15 Pro Max全参数曝光 起步就12000了

数码要闻

WWDC23|导演陆川谈Vision Pro体验:新的物种,是「屋子里的大象」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