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咱们应该继续拼,让好日子继续,生活更富裕。”近日,在西野庄村金银花田间,村党支部书记齐金庄利用修剪金银花休息间隙为村民讲述金银花修剪整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并穿插讲解了党的二十大里有关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论述。今年以来,清河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挥思想阵地作用,调动全县各级各行业各领域优质资源,组织“青年理论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金喜鹊文艺小分队”等多个宣讲团队和农业、科技、医疗、教育、法律等领域专家“按口味做菜”,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点单式”系列微宣讲,满足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春风化雨,久久为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菜品”备齐,让“点单”更丰盛。通过定期收集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宣讲团成员们量身定制授课清单,方便大家点单选择。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力,针对不同群体需求,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宣讲,让宣讲更精准、更有效。线下,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民间宣讲团的重要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选题式、分众化、互动化的“点单式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理论宣讲的精确“制导”。线上,充分发挥“清河文明实践”微信公众号和“百姓议事厅”微信群等平台作用,先后开通“微小宣·理响清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红领巾带你走进党的二十大”等多个“掌上微课堂”栏目,集中推送一批精品宣讲短视频,让理论宣讲从“大喇叭”向“随身听”转变。
“名嘴”主讲,让“点单”更有味。在打造多元阵地的同时,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致力于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宣讲队伍,让理论宣讲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百姓口味。为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积极挖掘和选聘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特色人才,担任民间宣讲团主讲成员,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添生气。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厅,五老志愿者们一边热烈讨论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中国未来场景,一边研究剪纸技巧,以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为载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谢炉镇的孝道文化小院里,民间宣讲团志愿者大双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细心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引起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共鸣”,形成行动“共振”。
“食客”自助,让“点单”更暖心。为了营造“浸润式”的理论宣讲环境,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门印制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口袋书”、“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书签”等学习材料5000余份,一个个“移动课堂”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放在口袋里、装进脑子里、落在行动里”。
把主动权交给群众,“接单认领”“送菜上门”开展宣讲服务,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送去热气腾腾的精神食粮,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得有生命、有内涵、有温度,真正将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百姓心坎上。(通讯员 武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