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291> |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当地人民的鱼水情)
抗日战争时期,唐县是闻名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其中和家庄是有名模范村之一,1939年至1941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曾经驻扎在这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也曾在这里工作、生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唐县期间,与驻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许多感人的故事流传至今。
平型关大捷后,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115师副师长聂荣臻率杨成武的独立团和刘云彪的骑兵营、师教导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直属队等约3000人的兵力深入敌后,在晋察冀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21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进驻和家庄村。当时,为了保密,军区司令部对外称大队部,给和家庄村起了个番号叫“大理村”,聂荣臻司令员被称为“301”。
和家庄村村民为了欢迎子弟兵,把全村最好的60余间房屋腾出来让给部队住。部队进驻和家庄后,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还帮助乡亲们挑水扫院、整修街道;成立剧团,开军民联欢会;开办夜校,教乡亲们识字唱歌;组织部队在村里建了厕所和洗澡堂。聂荣臻还亲自带领司令部机关干部、战士在村南的山坡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很快就和驻地群众打成一片。
聂荣臻带领机关干部战士在唐县和家庄驻地植树
部队非常关心群众生活,卫生队经常为群众看病送药,对困难户不断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聂荣臻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更是关怀备至,经常了解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教育部队注意节约,反对浪费,减轻群众负担。
1939年的夏天,通天河一带发生了特大水灾。和家庄村也遭遇洪水,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聂荣臻号召军区机关节衣缩食,与群众共度灾荒。这年冬天,为了彻底解决和家庄村的洪涝隐患,聂荣臻亲自指挥,司令部的机关干部、战士全体出动,和乡亲们一起修筑护村堤坝。聂荣臻还亲自和乡亲们一起抬石头筑堤。经过一个冬天的奋战,一条长2000米,宽2.5米,高1.5米的大坝修成了。第二年春天,聂荣臻又带领部队和乡亲们一起动手把被洪水冲毁的100多亩良田整好复耕。
聂荣臻心里装着和家庄村的乡亲们,他也受到和家庄村乡亲们的衷心爱戴和保护。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刚刚来到这儿的时候,除了村干部,人们还都不知道是军区司令部和聂荣臻住在他们村。后来知道了,大伙儿特别高兴和自豪,都自觉地保守着这个秘密。和家庄村的青年抗日先锋队为司令部站岗、放哨;儿童团查路条;妇救会做军鞋,尽最大努力支持部队工作,保护司令部和聂荣臻司令员的安全。
抗战中的唐县儿童在查路条
1940年之后,日本鬼子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更为残酷频繁的大“扫荡”,抗日战争进入更为艰难的阶段。1941年春天大旱,老百姓被迫捋树叶,剥树皮度日。部队给养也发生严重困难,聂荣臻多次讲话,号召军民咬紧牙关,坚定信念,克服困难。他还要求部队不要在村庄村附近采摘树叶,不要和老百姓争食。
摘自《聂荣臻回忆录》
1939年6月底,白求恩率“东征医疗队”从冀中前线完成巡回医疗任务来到冀西唐县,因脚部感染,在军区司令部驻地——和家庄村休养。休养期间,白求恩不仅救治八路军伤病员,还满腔热忱地为当地群众服务,在和家庄村期间治好了村民史鸿兆右膝的“人面疮”,臧学梦摔伤感染的右臂,安苏子四岁女儿的重病等等。
白求恩在和家庄养伤期间为卫生学校编写教材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和家庄村驻扎期间,指挥了雁宿崖歼灭战、黄土岭围歼战等重大战役,消灭日军1500余人,被日本军界誉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也命丧黄土岭。1941年8月,日军对冀西山区发动了更为疯狂的大“扫荡”,由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暴露,军区机关驻地转移,告别了和家庄村的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