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大街是如何蝶变的)
西大街之夜。
深冬的夜幕下,再探访西大街看到——灯、光、影扮浓这条老街的新时代气息;眼前建筑的旧时风韵,又再现深厚历史的百年风华。这是历时8个月,一支古建队伍用绣娘般灵巧的双手、匠人的专注,回归了它的应有风貌。这支古建队伍就是河北建设集团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的建设者。数字老街直观的数字,可回眸前些时日西大街如何完成的华彩转身——变成今天的“老样”,这条846米长的老街共计切片粘贴22000平方米,所用老砖切片总数量150多万片,其中拐角砖切片17.5万片。所有这些面层用料都是非标材料,也即市面上没有可选择的制式统一的老旧砖料成品。为解决这个“老”问题,建设单位几经筛选,收集组织砖料跑遍3个省份,而河北省的加工地只有1处。
施工人员优选材料和路面铺设(资料片)。
变成今天的模样,建设者施工前,外墙切片做了18处样板、勾缝样板7个,而水刷石样品现场做了67个样板,地面石材组织了5个批次的比选认样,门窗工程组织了6次型材比选。每种工艺的样板,都做了深化设计。其中,大到贴砖小到嵌缝和打胶,没有一个不是提前不做样板的。其中,仅160米样板段,施工人员做了4个月,690米长的街面做了1个多月。这就是推敲的过程。变成今天的新样,建设单位的施工项目部招用技术工人的淘汰率达到70%,先后组织了近200多名技术工进场,留下的50多名技术员工经受住了较真的考验。在施工中,现场作业面施工间距,短边极少大于1米宽度,是在效率远远低于常规操作的情况下完成的,功效消耗是常规做法的5倍。一条修旧如旧老街的改造提升,处处见证建设人员的手上过硬功夫。古风老街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的西大街历史久远,自古就以商业建筑为主。同时,这条老街又是一条兼具衙署、祠堂、民居的历史文化街区。
时值隆冬,夜幕下的西大街游人络绎不绝。
为了让游人体验步道上的仿古地砖、古墙古韵的旧时繁华景象,在建设施工中极力还原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整个工程实施街面外立面的改造约9000余平方米,地面主路铺装约5000余平方米,还涉及到门窗更换约1146樘,以及屋顶改造、台阶制安与修复、台明铺装、木地板安装等工程。2022年3月28日,河北建设集团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的建设者们正式进场施工。此条古街改造涉及多种施工工艺,包括砖瓦石、传统木作、油漆彩绘等。施工前期,施工方与设计方深入交流、对接交底,确定相关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本着修旧如旧原则,采用传统老工艺对街区建筑进行修复。
施工人员一丝不苟粘贴老砖切片(资料片)。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刷石墙面普遍流行。但是,因该工艺较为耗工时,此后逐渐被新型饰面材料所替代。这条街道施工,建设者优选对该工艺娴熟、技术过硬的匠人,对水刷石墙面进行精细施工。此外,为达到历史街区所呈现出的效果,以展现传统风貌,建设者积极配合设计单位进行打样施工,设计单位秉承精品工程原则,现场驻场监督,积极与施工方沟通协作,经过现场近60多次水刷石样板打样,最终确定施工工艺规范,奠定大面积水刷石施工的技术基础。
针对西大街外立面施工,在确定老砖切片铺贴施工方案后,施工方在积极找寻相关样本的同时,进行了现场样板施工。经过多次样板比选,最终确定相关材料工艺。现场的每一项施工过程,尤其外立面老砖切片施工,因寻到的老砖的切片尺寸存有误差,若按进场材料进行现场铺贴,无法达到满意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采取对进场老砖切片进行固定尺寸加工的磨边处理,确保材料规格整齐,以呈现真砖砌筑的观感。
满分答卷
河北建设集团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西大街作为保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也作为建设品质生活之城的重点项目,施工人员深感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施工中充分发扬专注、专心、专业的担当精神,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中展现了新作为。
为确保实现既定的开街试运行目标,自工程开始,施工方积极组织施工人员及相关材料,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热情,铆足干劲,迎接开街准备。在此期间,工程虽然多次受疫情影响,对现场施工组织及材料进场等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古城管委会与相关领导给予了快捷调配与倾力帮助,在满足相关防疫要求下,协调相关工种驻场,安排采购的材料由专人接送,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这条古街区施工,见证了每位建设者的辛勤劳动,每天微信里的步数动辄几万步是每名管理人员的工作常态,炎炎夏日汗如雨下的施工员,夜幕降临依旧忙碌在现场的员工身影,深夜一丝不苟钻研工艺的“手艺人”……他们严把施工节点,打起十二分精神,毫不松懈,终于向社会各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寒冬里,不少街道人影匆匆,但西大街仍是一派热闹景象,络绎不绝的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这条街道正在恢复它的百年荣光,街头中不断驻足观景的游客和市民就是打出的满分评卷。(本文图片由陈丽华提供)□(记者 苏兰生 李萌通讯员 陈丽华 梁涵)
来源:保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