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基层肩负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基层减负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抓下去,加强源头治理、创新制度机制、惠及人民群众,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让广大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埋头苦干、砥砺前行。
持续为基层“卸下包袱”,加强源头治理是根本。“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犹拯溺,锤之以石。”基层负担过重,主要体现在广大干部群众诟病的督查检查频繁、问责滥用、压力层层“甩锅”“痕迹”管理、以材料论英雄等现象,归根到底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作祟。只有注重源头治理、精准施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要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和干部激励措施,让基层干部知道怎么干、怎样干好,解决思想上的疙瘩,真正激发基层干部内心干事创业的动力;要强化整体联动,杜绝上级机关简单当“二传手”“甩手掌柜”行为和层层转发、逐级下压的推责现象,上级机关要主动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创造条件、强化协调,而不是一味地用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来代替。
持续为基层“卸下包袱”,创新制度机制是关键。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到“聚焦文山会海,切实精文减会”,再到“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近年来党中央为基层减负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打出了一套坚实的综合拳。但是,形式主义在基层工作中仍然滋生出一些新表现,譬如“过度防疫”在疫情防控中频频出现、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程序过多过滥走样变味等等。持续推动为基层“卸下包袱”,巩固基层肩负工作成效,应加强制度机制创新,压实各级主体责任,构建上下联动、科学高效的工作格局,紧盯形式主义老问题新表现,推动相关地方和部门制定政策时加强调研论证,多听取基层意见,做到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持续为基层“卸下包袱”,惠及人民群众是宗旨。“减负是否增效,要看群众笑不笑”,为基层减负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规范权责事项推动村居减负增效”、重庆市渝北区“明确村级组织承担事项主推基层减负”,不少地方将清单制引入基层治理,切实为基层减负,在实践中收获了实效,推动民生实事得到高效解决。事实论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要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放开干事创业手脚,更好担当作为、造福群众。持续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当以惠及人民群众为宗旨,在基层治理、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信访维稳、重大项目引建、生态环保等中心工作中提升工作效能,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基层减负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和常态推动,只有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为基层干部雪中送炭,为民生福祉锦上添花,勇于担当、狠抓落实,不负党的二十大交予的使命任务!(崔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