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石家庄袁先生和闫先生在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二人采集的“生命种子”将第一时间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挽救两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发挥作用。
河北第635例:袁大哥的第二通配型成功电话
今年40岁的袁大哥,是一名家装行业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便会参与无偿献血,用自己的热血和热心为他人提供帮助。
“通过浏览的新闻报道,了解到造血干细胞可以救治血液病患者,就一直惦记着如何入库。”袁大哥说,几年前在他献血时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后,便留下了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志愿者。
今年上半年,袁大哥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立刻回复:“我愿意!”这是袁大哥接到的第二次配型成功的电话,在两三年前,也曾有一位患者与袁大哥配型成功,但由于患者情况不稳定,不得已终止了捐献,这也是袁大哥心里一直倍感可惜的事情。
第二次知道又有机会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袁大哥很激动,内心十分开心。袁大哥说:“从入库开始,心里就种下了这颗救人的种子,如今能够实现,也是我们的缘分。”
因担心家人不理解捐献流程而不支持采集,袁大哥选择了暂时的隐瞒,他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顺利完成了高分辨配型和体检等一系列流程,在注射动员剂后成功完成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4343例、河北省第635例、石家庄市第17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对于患者,袁大哥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希望他一切顺利,早日恢复健康。”对于自己,袁大哥则表示今后有机会会向亲人朋友多多宣传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号召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为血液病患者创造更多的机会。
河北第636例:闫小伙初入社会的特殊经历
今年大学毕业的小伙儿小闫,在上大二的时候,通过校园的公益讲座,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就当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希望能为求生的患者们寻找一个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之前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一些了解,通过那次讲座,我明白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性,就和室友商量了一下,一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小闫说。加入中华骨髓库后,他又查阅了很过相关资料,了解地越深入,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心就越坚定。
今年9月,小闫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当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既惊喜又有点害怕。“当时我感觉挺突然的,心里有点害怕,因为我怕疼,但想到配型成功,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也感觉很幸运。”父母得到消息后很担心他的身体,他就带着父母一起查阅资料,用权威的知识为家人耐心地讲解,最后获得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在确定捐献的意愿后,小闫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采样配型和体检,同时,他保持规律作息,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捐献的到来。几天前,怀着紧张和激动的心情,小闫开始打动员剂,“打动员剂后有一些不适,腰和腿有些酸胀,躺着、坐着都不舒服,但是和救人比起来,这都没什么,而且大家都很关心我,一切都很好。”小闫说。
经过几个小时的采集,33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将载着希望,运往千里之外,为患者送去希望。“希望他可以尽快康复,好好生活!”闫先生将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了受捐患者。至此,闫先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4344例、河北省第636例、石家庄市第17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