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我收藏的不同年代不同形态的哨,有石质、陶瓷、金属等材质的,还有合成材料制品。有单孔的也有多孔的。”收藏爱好者李立收藏的各种哨子目前有300多种。
11月19日上午,记者在海港区上秦家园小区见到李立时,他正在家中整理、把玩他的这些宝贝,不时还会试着吹响。他说:“没事时研究这些宝贝的年代、产地、功用和特点,已经是多年的习惯了。”
哨子的演变
在李立的藏品中,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埙”。
九孔搅釉埙。
石埙。
其中搅釉的九孔埙和三孔石埙是他比较喜欢的。“这两只埙是我早期收的。”说话间,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从锦盒里取出其中的搅釉埙,还特意吹了几下。李立介绍说:“埙在远古时期,是古人用来传递信息、驱赶野兽及祭祀的重要工具,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它们有圆形和椭圆形的,有单孔或多孔的;材质有土陶、石质、木质和骨、角等;形态上,有人物、兽头、家禽及鱼类。我收藏的最大的瓷埙15厘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根据这些哨子大小、孔道多少,能吹奏出各种不同的美妙声音。”
三彩人面埙。
各种兽头埙。
瓷埙。
爱好收藏哨子的李立,为什么还收藏有这么多埙呢?
李立说,据他了解,哨子是由埙演变而来的。史料记载,在内蒙古自治区兴隆洼一带出土有用于祭祀的石埙,还有其他地方出土的红陶鱼埙、殷商时期的黑陶猫头埙等。有研究表明,唐代以后,埙演变出了哨子。
李立介绍埙的历史发展演变。
在河南周口地区发现古代哨子的种类最多,漯河、南阳、禹州也均有分布。著名的禹州窑口有钧瓷鸡哨,云南窑口有双控蝙蝠哨,山东淄博窑口有人头哨、莱州窑和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各种瓷哨等。
近现代的铜质哨,如中华民国时期的童子军哨、警哨,东北的放马哨等时代特征明显,也是李立收藏的品类。
各种铜哨。
李立认为,军号、喇叭的出现也均与哨有着紧密联系。后来,小小的哨子还被做成孩子玩的水哨和各种飞禽走兽的样式,只是在近些年才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说起这些不同时期、产地和品类多样的哨子,收藏、探究近40年的李立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
李立研究、欣赏收藏品。
让更多的人了解哨子
李立收藏哨子源于上世纪90年代,收藏的300多种哨子时间跨度大、品类多,有的是从市场上淘来的,有的是从网上交易的。“为了收藏到这些哨子,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或是参加画展,每到一地,古玩市场和地摊是我必去的地方。”李立说。只要看见有他需要的哨子,哪怕要价再高,也会收入囊中。为此,每一只哨他都视若珍宝。为了便于记忆和方便查找,细心的他还在这些哨子的底部标记上购买的时间和具体来源。
李立向记者展示收藏品。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及这些哨子今后的归宿,62岁的李立说他有一个心愿:“想今后弄个展馆来陈列这些哨子,让更多的人了解小小哨子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形成的有声文化。”
全媒体记者:徐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