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我们的基层党政组织需要足够的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能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基层工作中大展拳脚也是我们党和政府人才工作的重要目标。
受传统观念、市场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公考热”现象愈演愈烈,大量的优秀人才都踊跃参加公考,希望投身机关事业单位成为公务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公职岗位“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对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自然不是坏事。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来,这既是对人民的事业负责,也是对人才自身发展负责。但与“公考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基层服务岗位,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基层公职岗位“零报考”现象也时常出现。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基层岗位对人才没有吸引力的问题。
事实上,当前我们的基层人才工作确实面临困境。一方面,广大基层党政组织一方面空缺岗位亟需优秀人才充实,另一方面,却受制于客观条件,基层岗位又不具备吸引优秀人才的客观优势条件。这显然极大的妨碍了我们基层党政组织的建设发展,也限制了我们基层党政组织服务人民能力的提升。基于这样的客观实际情况,我们的党政机关必须想方设法为基层开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妙方,从根本上改善基层对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
要做到让基层充实优秀人才,首先就要要求我们的广大基层党政组织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按照当前的主流价值观,人才的第一标签是高学历。这也是很多党政机关选聘人才的第一道门槛。但是,事实告诉我们,高学历人才未必适应基层环境,而不适应基层环境的人才势必难以扎根基层。因此,作为基层党政组织,选聘人才不能唯学历是举,而是要不拘一格去选聘人才,把那些真正有志于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人才找出来充实到基层各个岗位中去。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为基层充实优秀人才并不单单是党政机关的责任。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我们既是这项工作的受益者,也应该是这项工作的推动者。我们的优秀人才们应该真正看清自己的理想,如果真的有志于将自己的人身目标锚定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那不妨考虑投身基层岗位中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舔砖加瓦。如果不是这样,也不必盲从于“公考热”风潮去争抢那一个个看似“金饭碗”的热门公职。
(供稿人:贾孟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