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题,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聚焦群众需求,注重常态长效,不断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三河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奋力打造“志愿者之城”。
建强志愿服务队伍
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文明创建引领、服务项目承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活跃在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500余支,专业整合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群团类志愿服务队,“理论政策宣讲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等专业人士志愿服务队,吸纳“蓝天救援队”“爱心联盟”等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围绕“传、评、帮、乐、建”文明实践方式,充分利用元旦、清明、端午、国庆等节假日,开展传思想、普法律、讲家风、演节目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图为三河市卫生健康局医疗卫生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医生为村民测量血压。
图为三河市卫生健康局志愿者为老人测量血压。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积极探索,创新开发“志愿三河”小程序,集需求发布、活动招募、报名、签到、签退、服务时长统计、积分兑换等功能于一体,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真正实现“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结合群众所急所盼,精心谋划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为各镇区、街道、市直部门、学校、村街定向招募社会志愿者5000余人次,服务次数达6万余次。紧扣群众需求,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版、专栏、专题,并加大公益广告投放,提高群众知晓度,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图为三河市泃阳西街道志愿者免费为市民理发。
图为三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在三河市杨庄镇开展“植绿护绿 关爱自然”义务植树活动。
打造品牌志愿服务
持续打造一批接地气、有特色、可持续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文明交通”“雏燕归巢·爱我家乡”“文明三河﹒防疫有我”等系列品牌活动落地生根。其中,在疫情防控期间,设计实施“文明三河﹒防疫有我”志愿服务项目,招募社会志愿者677人、社会志愿者队伍6支,参与全市秩序维护、行政综合、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假期期间,招募大学生志愿者1500余人协助镇区、街道、村街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筛查、信息电话流调、人员信息登统等志愿服务,助力家乡疫情防控和各项事业建设;文化下乡演出中,《山村除恶》皮影戏、抗疫歌曲《樱花绽放凯旋归》、环境保护主题歌《燕山的呼唤》等节目让群众喜闻乐见。
图为三河市组织志愿者投身基层疫情防控工作。
图为志愿者为学生讲解VR眼镜的佩戴方法。
截至目前,三河全市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场次,参与人数达30万余人次,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与基层实现了“零距离”,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提升了全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新时代的气息,三河市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参与文明实践成为“文明三河”的靓丽时尚,“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赓续相传,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通讯员 杨金月)
河北三河:劳动教育接地气 体验生活增技能
除草、间苗、浇水、施肥、驱虫……9月19日,走进河北省三河市栲山小学“事事如意园”,三年级的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事事如意园”始建于1985年,现有一片原生态柿树林,占地3500平方米,共有柿树150余棵,是栲山小学全校师生的劳动教育基地。
图为三河市栲山小学劳动教育基地,老师正在对照书本给学生们讲解蔬菜培育知识。高澍 摄影
图为三河市栲山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孩子们正在观察蔬菜。高澍 摄影
“孩子们,仔细看蔬菜叶之间是否藏着杂草,除草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误伤’蔬菜。”柿树间隙穿插种着萝卜和白菜,栲山小学后勤主任李海斌正指导学生们除去白菜地里的杂草。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三两成组,互相帮助,不一会就完成了一片菜园的除草任务。
此外,在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教育,成为栲山小学劳动教育的特色。“我校将综合实践课、科技创新、科学课与劳动教育相融合,走出了一条劳动教育的研学之路。”三河市栲山小学校长史卫民介绍说,每学期,教师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又锻炼了劳动技能。
从耕种、管护,到收获、烹饪、享用,三河市的学生们可以在劳动课中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同一日,在三河市第九小学菜园内,红薯、辣椒、茄子等蔬菜迎来大丰收,四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感受收获的喜悦。
图为三河市第九小学蔬菜园,学生们正在采摘成熟的茄子。高澍 摄影
图为三河市第九小学蔬菜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采摘成熟的果实。高澍 摄影
图为三河市第九小学蔬菜园,学生们正在采摘辣椒。高澍 摄影
“我们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三河市第九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关占侠一边引导学生们正确采摘辣椒,一边介绍说,学校以刘海东校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共同参与撰写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劳动校本教材以形成系列化,一共分为九种,包含了蔬菜、果蔬、花卉种植;面点、烘焙、烹饪、清洁整理等,让学生从耕种到烹饪全链条中充分感受春华秋实,夏耘冬藏。
“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很强的新型课程,需要整合师资、场所、耗材等诸多资源。”三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赵成刚说,三河市不断加强专业劳动教育教师培养,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全方位开展学生劳动教育,营造家校社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三河市拟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通过调研、自查、督导、检查等方式,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行管理与分析,保证课程实施质量。截至目前,三河市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初具特色,初步构建课程体系,40多所中小学依据各自实际,拓展空间开辟出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劳动教育全方位覆盖、多元化发展。
(通讯员 刘伟 马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