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早期矫治
早期矫治是指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及已经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进行预防、阻断和矫治治疗。
二、哪些问题需要早期矫治
需要纠正的不良口腔习惯:
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长期使用安抚奶嘴、吐舌吞咽以及口呼吸等,都容易造成前牙开合。一般需要在4~6岁开始干预。但父母需要将其与先天性“吸吮反射”相区分——1岁以内的婴幼儿常常会吸吮手指以满足心理要求,但多数正常儿童在2~3岁时不再出现吮指习惯。乳牙列期间去除不良习惯后,由此导致的前牙开合、下颌后缩将会自动纠正,不过这需要患儿较高的配合度,有戒断不良习惯的决心和行动。当然,也有赖于父母等家庭成员的监督。
需要进行牙列间隙管理:
牙齿的萌出和替换有正常的位置和顺序,当乳牙早失(没到换牙时间就已龋坏、脱落)容易引起相邻牙齿向空缺处移位,相对应位置的恒牙萌出时则没有足够空间,造成牙齿错位萌出、拥挤不齐,甚至埋伏阻生的现象。对于乳牙早失后产生的间隙,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佩戴间隙保持器。家长需高度重视乳牙的龋坏、早失问题,那种“乳牙坏了、掉了不要紧,还有恒牙”的错误观念务必要及时更正。
前牙反合(地包天):
即下前牙咬在上前牙前面,可能会限制上颌骨的正常发育,影响正常发育及口腔功能和健康。乳牙列期下乳前牙先于上乳前牙萌出,常常存在喂养时下颌习惯性前伸姿势,易引起下颌功能性前移,久之出现颌骨发育异常。一般以4岁左右为佳进行干预。
后牙反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下巴歪斜”)
由于某些不良习惯、乳尖牙引导等因素影响,一部分儿童在乳牙列完整萌出后出现后牙反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此类情况相对严重,且易被忽略,一经发现应尽快治疗,早期引导颌骨发育恢复正常,引导颜面向正常方向发展,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哪些情况不需要早期治疗?
牙齿的轻度不齐、咬合深、轻度的“小龅牙”等不会影响颌骨发育的暂时性畸形,常常不需要早期治疗,家长不必过度焦虑。
现有一些成品或半成品矫治器的作用范围及效果被过度夸大,使得一些孩子过早进入了矫治,应该避免。
四、最佳矫治时机
一般来说,早期矫治年龄范围是3岁-12岁左右的乳牙及替牙期。
生长发育期儿童颅面部骨骼、牙列以及肌肉等生长最活跃,此时各种组织的可塑性大,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但早期矫治并不能取代正畸综合治疗,在恒牙长全后仍需II期治疗,以获得稳定的矫治效果。
另外,不同错合畸形的治疗时间不同,因此应在孩子3岁以后定期到正畸科检查,必要时早期进行正畸矫治。
五、正畸常见顾虑
牙齿矫正很疼吗?
治疗过程中,牙齿受力会感觉酸胀和咬合无力,这是暂时现象,一般3-5天可缓解。矫治器与口腔组织接触,偶尔会刺激产生黏膜溃疡,一般疼痛均可耐受。如今越来越提倡轻力矫治,很多矫正技术可以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体验,让患者感觉不到疼痛或仅有轻微不适。
矫治器会经常脱落吗?
常见的固定矫治器(如托槽)在粘接后,通常不易脱落,但是饮食需格外注意。不能用牙齿啃食硬物,如坚果、排骨、螃蟹壳等;水果等可切成小块后用牙咬;尽量不吃太粘的食物,如牛奶糖等避免其将托槽“粘掉”,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将托槽“撞掉”。如果遇到托槽脱落,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戴牙套会损伤牙齿吗?
接受正畸治疗的初衷是为了让牙齿更加美观,戴牙套不会损伤牙齿,但如果正畸治疗过程中不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就会出现牙齿龋坏、牙龈发炎出血等各种问题,不仅妨害了孩子的口腔健康,还可能因此而不得不暂时终止正畸治疗。家长应指导孩子每天早、中、晚餐后都认真刷牙。在喝饮料或进食后不能立即刷牙时,应及时漱口。另外,还要定期进行牙面的彻底清洁,维护口腔卫生与健康,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正畸治疗讲求良好的医患配合,儿童早期矫治由于患者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需要“第三方”——家长的全程参与和高度的责任心,帮助医生在诊室外对患儿进行引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