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习近平正定足迹》,通过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一幕幕亲切感人的场景,从中可以深切体悟习近平同志青年时代为民奋斗的心路历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已具有的为民情怀,心系人民,低调无华,以自身努力为群众谋幸福。
从政为民是一以贯之的人民情。从政为民,是信念、是责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从习仲勋同志“要老老实实地做人民的勤务员”的家风家教,到在正定县城大街上摆桌子听取群众心声,再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一次次对脱贫攻坚作出部署、推动落实,习近平同志的群众观念早已成为一以贯之的信念,血脉中流淌的人民情怀早已转化为坚定不移的行动,从政为民的实践正在一步步改善着咱们群众的生活。
勤政为民是从不懈怠的人民情。习近平同志甘入“苦海”、以身许国、夙夜在公,从正定到中南海,一路走来,变化的是地域和肩负的职责,不变的是为人民的事业勤奋耕耘的身影。勤政为民,勤在日常。回忆起正定的习书记,与习近平共事过的同事说,他有好多废寝忘食的故事:住在他隔壁的同事一觉醒来,习书记房间的灯还亮着;熬一个通宵,天亮再继续工作是常事;错过饭点,就吃几口凉馒头,喝一碗白水中兑了几滴酱油的热“汤”。在为人民事业不停的忙碌中,他已没有多少个人的时间。在正定,习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和为之付诸的切实行动清晰可见。
善政为民是讲方法的人民情。对人民的深情是潜入身心的,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却不能仅凭同情心甚至一腔热血,而是要以清醒的头脑去想办法、做工作。虚实之间,务实也务虚。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时,既切切实实解决人民群众眼下最关切的问题,又努力改变人们的观念。一是和“实际”相对,让人们见识到未曾谋面的、更广阔的世界;二是和“具体”相对,让人们打破思想的禁锢,更易于接受新方法,逐步实现新变化。正是这两个相对,正定从“以农业生产为主”走上了定位明确的“半城郊型”一 二三产业综合发展之路。
细读《习近平正定足迹》,从三方面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从政为民是发自心底的信念,难得的是一以贯之的坚守;勤政为民是脚踏实地的行动,难得的是从不懈怠的奋斗;善政为民是长期历练的能力,难得的是讲方法的理智。学习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更能激励我牢记初心,勤勉不息、砥砺奋进、接续奋斗,用心用情工作,厚植为民情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努力让群众生活更美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供稿人:路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