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太卷了?大学生“逆向考研”引热议

0
分享至

(原标题:太卷了?大学生“逆向考研”引热议)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即将开始之际,一个名为“逆向考研”的现象引来不少网友热议和诸多媒体置评。

这主要描述的是“双一流”高校本科生考取“双非”高校研究生的情况,被形容为“向下考”的“逆流”。

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撰文称,广州大学录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出现了一批985、211高校毕业生,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广州大学是大家俗称的“双非”高校,既不是985、211,也不是双一流。其实不止是广州大学,全国各地“双非”高校都出现了这种“倒流”现象。

他表示,一方面我们可以祝贺这类高校,无论如何说明其有吸引力,比如一些专业的确办得好,就业有优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考上研究生已经成为报考者第一目标,学校与专业的好坏或许已暂居其次。可以说,考研已经在全面高考化,大部分人都把读研作为出路,拼命“内卷”。

为什么会这样?陈志文认为,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学历贬值,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当下的疫情与就业的艰难,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点。

陈志文指出,考研高考化将引发很多问题,包括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这一现象有必要得到遏制。但是,用人评价如果不能改变,这一趋势很难得到有效遏制,也非教育部门所能控制。

光明网刊发评论员文章称,“逆向考研”的背后是考研严重“内卷”,高校部分专业研究生复试线逐年攀升。以最热门的新闻与传播专硕为例,该专业2022年复试A类国家线367分,较上年上涨12分。基于国家线,各院校新传专硕要求考生初试成绩400分以上的进复试标准成为了普遍现象。要知道新传专硕满分500分,400分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复试,意味着该专业竞争形势极其激烈。而类似“卷”的考研专业还有很多。

在文章作者看来,硕士学位成为当前就业市场的基准门槛早已不是新鲜事。应往届的本科毕业生想要通过增持学历来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这是考研严重“内卷”的重要原因。虽然学历并不一定能够代表技能,也无法直接体现个体能否胜任某一工作岗位,但对用人单位而言,通过筛选学历降低选人用人成本,是一种经济和高效的方式。考研一年一次,并不是所有考生都能一次“上岸”名校或热门专业,因而降低考研成本、提高考研成功率的选择自然就是报考普通院校研究生。这也就不奇怪“双一流”院校本科毕业生考研择校时选择“双非”院校。

文章还提到,即便“逆向考研”还有一重积极意义在于打破唯名校论,但这与满足个体发展意愿并无太大关联。名校的招生人数有上限,与其过度努力冲刺名校,不如选择匹配个人能力的目标院校。

红网评论文章则提出,有必要对“逆向考研”做微观分析。文章称,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值得注意的是,“双一流”高校学生,考研选择非“双一流”或传统意义上的“四非”,并非全然是“确保考上为要”的权宜之计。仔细分析会发现,考生大多是冲着这些目标高校的热门、强势或者是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而来。去年“逆向考研”的明星学校,“96名浙大本科生报考杭电研究生”的主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业内就是以电子信息学科群有特色、办学水平高、就业能去华为著称,同时这些学科专业近年来在就业市场紧俏。所以有评论称,表面上看是“逆向考研”,其实是“向热门强势专业集结”。

文章作者注意到,随着“考研高考化”趋势的演变,高等教育资源分配面临重组。正在深入推进的“双一流”建设,一个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个则是通过振兴专业推动高等教育基本盘的做强。当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用脚投票,势必向热门强势专业靠近。“双一流”高校的强势热门专业,成为保研和考研的“角斗场”,比如计算机、电子、金融等。为了保险并“避开未来在所谓冷门专业上就业”,逆向考研很多是向“难度相对低的热门专业集结”,学校名头多大甚至是退而求其次。而它意味着“双一流”高校的所谓天坑专业如化生材环,生源有可能收窄,虽然可以部分通过加大本校保研率来解决,但选才面随着受限也会是客观事实。

红网评论文章认为,“逆向考研”,也是“双一流”建设积极成果之一。高等教育资源,并非都是要向名校集聚。办学上有特色有水平、与地方和行业深层融合的“双非”高校,成为考研热门学校特别是获得双一流高校学子青睐,正可促其生源扩大进而办学质量水涨船高。它所传导的对双一流高校特别是非热门学科专业的压力,也可转化为其发展动力,让其在专深特新上谋求突围转机。还有就是,也有利于打破由“身份附加”带来的“名校办学资源虹吸”,促进高等教育资源更优化高效配置。

《北京青年报》评论文章也认为,从高校办学的角度看,一流大学不代表所有学科和专业都是一流,同样,一些综合排名不高的大学却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实力卓群。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大学,接受通识教育,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则选择办学实力强的学科、专业,是更为理性的研究规划。

“到非名校的普通院校读研,将会是大部分考研学生的选择。”这篇文章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要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就必须扭转源于精英教育时代的“身份教育”与“学历社会”问题,推进教育观和人才观转向“能力社会”。本科毕业生选择深造读研,要以提升能力作为规划的基线。而“逆向考研”这样的说法,也就不再有市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长白山采参人发现160年老山参,开挖时电闪雷鸣,专家称价值200万

长白山采参人发现160年老山参,开挖时电闪雷鸣,专家称价值200万

忠于法纪
2025-06-26 18:26:37
特朗普亲叔叔,竟然是中国原子弹研制的“大功臣”,他干了什么?

特朗普亲叔叔,竟然是中国原子弹研制的“大功臣”,他干了什么?

凉羽亭
2025-07-05 12:06:32
张靓颖,超女时代这么穿,稳拿冠军啊

张靓颖,超女时代这么穿,稳拿冠军啊

TVB的四小花
2025-07-06 11:35:42
清华学霸失业后送外卖引热议,本人最新回应:高考成绩真的不重要

清华学霸失业后送外卖引热议,本人最新回应:高考成绩真的不重要

影像温度
2025-07-04 08:52:36
短时暴雨、分散性阵雨!未来一周持续有雨!陕西最新天气预报→

短时暴雨、分散性阵雨!未来一周持续有雨!陕西最新天气预报→

阳光报阳光网
2025-07-06 14:51:33
女排世锦赛16强诞生4席!卫冕冠军被绝杀,巴意中晋级,日本待定

女排世锦赛16强诞生4席!卫冕冠军被绝杀,巴意中晋级,日本待定

知轩体育
2025-07-05 22:42:39
国家气候中心:预估未来极端高温风险将持续升高

国家气候中心:预估未来极端高温风险将持续升高

环球网资讯
2025-07-05 16:04:29
马筱梅回应不让孩子去范玮琪家原因,S妈要接外孙住几天,被拒绝

马筱梅回应不让孩子去范玮琪家原因,S妈要接外孙住几天,被拒绝

梦涵说体育
2025-07-06 15:13:18
1997年,蒋纬国去世轰动台湾,不是因他的死讯,而是因为他的遗言

1997年,蒋纬国去世轰动台湾,不是因他的死讯,而是因为他的遗言

百态人间
2025-06-16 16:12:55
52岁袁立晒健身照,减肥成功小蛮腰抢镜,大方自曝体重

52岁袁立晒健身照,减肥成功小蛮腰抢镜,大方自曝体重

观察鉴娱
2025-07-06 09:48:24
新华网评:警惕“吃谷”低龄化

新华网评:警惕“吃谷”低龄化

新华社
2025-07-05 15:24:22
韩国特检组向法院申请拘留前总统尹锡悦

韩国特检组向法院申请拘留前总统尹锡悦

财联社
2025-07-06 16:46:04
继续复盘!赛后阿隆索与居勒尔一起离开球场,边走边聊

继续复盘!赛后阿隆索与居勒尔一起离开球场,边走边聊

直播吧
2025-07-06 13:00:31
为何很多女性如此渴望性生活?无非是这4个原因,男性也无需害怕

为何很多女性如此渴望性生活?无非是这4个原因,男性也无需害怕

特约前排观众
2025-07-02 07:18:22
拜仁不敌9人巴黎!1.4亿欧天才少年重伤,诺伊尔赛后炮轰多纳鲁马

拜仁不敌9人巴黎!1.4亿欧天才少年重伤,诺伊尔赛后炮轰多纳鲁马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7-06 05:16:58
台军打响“第一枪”,解放军大军集结,这一次,赖清德已无退路

台军打响“第一枪”,解放军大军集结,这一次,赖清德已无退路

要塞阵地官方
2025-07-05 10:44:41
苏梅州保卫战期间,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首次使用蓝莓2型无人机

苏梅州保卫战期间,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首次使用蓝莓2型无人机

碳基生物关怀组织
2025-07-01 19:11:00
60岁张曼玉与一男子同游巴黎,打扮港风像30岁,气质很灵有少女感

60岁张曼玉与一男子同游巴黎,打扮港风像30岁,气质很灵有少女感

情感大头说说
2025-07-06 02:17:16
皇马+巴黎携手晋级,世俱杯4强出炉!决赛不出意外,以下两队争冠

皇马+巴黎携手晋级,世俱杯4强出炉!决赛不出意外,以下两队争冠

球场没跑道
2025-07-06 07:15:29
邹市明中年返贫?创业失败,赔光2个亿,拉一屁股饥荒仍拒打假赛

邹市明中年返贫?创业失败,赔光2个亿,拉一屁股饥荒仍拒打假赛

查尔菲的笔记
2025-07-04 00:30:23
2025-07-06 19:07:00

头条要闻

欧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招标 中方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头条要闻

欧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招标 中方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财经要闻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了!

体育要闻

梅西献2神作:1V3一条龙 半场奔袭连过4人

娱乐要闻

2025上半年最能扛收视5位男演员排名?

科技要闻

小米YU7首批交付,雷军现身为车主开车门

汽车要闻

阿斯顿·马丁跑车阵容将齐聚2025古德伍德速度节

态度原创

游戏
亲子
旅游
时尚
艺术

教宗为宝可梦卡牌签名!当Pope Leo遇上Popplio

亲子要闻

《跌跌撞撞的爸爸》|每日一书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不是你胖,是你裤子没挑对!这10条瘦到离谱!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