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244> | 瞧,保定这些文物“动”起来了)
作为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
保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保定各地出土的文物珍宝
也不在少数
今天,跟随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
这些“动”起来的文物
文物名称:长信宫灯
出土地点:保定市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
制作工艺:青铜制造,通体鎏金
造型特点:一位跪地的年轻宫女双手执灯,神态恬静优雅,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小宫女
美貌与智慧并存
两千多年前的她到今天
依然“完美”
不仅便于清扫
还可调光、挡风
可谓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你望着她的眼睛
仿佛真的可以一眼穿越千年
看到大汉王朝的
国富民安、物阜民丰
文物名称:错金博山炉
出土地点:保定市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
制作工艺: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
造型特点:从造型和装饰上可以看到人和虎、豹、猴、野猪等动物置身山峦。工艺精湛,装饰华美
错金博山炉是西汉时期常用熏香器具
可用来熏衣、熏被
以除臭、避秽
上面有高而尖的盖
盖上雕镂有象征
海上仙山的“博山”
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
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
有如仙气缭绕
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
其高超的铸造技艺
充分诠释了盛世时期
汉代工匠高度的智慧
和非凡的创造力
文物名称:彩绘散乐浮雕
出土地点:保定市曲阳县西燕川村王处直墓
制作工艺:材质是汉白玉石
造型特点:表现了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盛唐
从一方浮雕中窥见它的风流
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浮雕之上两名舞者前方引路
一个女官带着十二个乐伎
奏响千年唐乐~
她们体态丰腴、腰肢倾斜
尽显妩媚专注之姿
我们也可从中窥见
唐朝的审美文化
文物名称: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出土地点:保定市易县燕下都遗址老姆台
制作工艺: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
造型特点:通高74.5厘米,重21.5公斤,造型精致生动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是燕国宫门构件
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
作兽面衔环状
它是目前我国最大的
战国时期铜铺首
气势威严、霸气十足
当年燕国的雄风由此可见一斑
文物名称:金缕玉衣
出土地点:保定市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
制作工艺:全套玉衣由各种形状的玉片组成,玉片四角有孔,用金丝加以编缀
造型特点: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造型逼真
金缕玉衣是我国首次发现
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
它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
当时人们十分迷信
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
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文物名称: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
出土地点: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元代窖藏出土
制作工艺:罐体使用彩绘、镂雕、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共有11层纹饰
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
既具有青花幽静雅致的特质
又融入了釉里红浓重热烈的色调
集绘画、浮雕、贴塑等
多种技法之大成
是存世元青花中的顶级艺术珍品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
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动”起来的珍贵文物
向我们展现的
不仅仅是它的外在形态
更从多维度向我们展示出
古人的智慧
与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