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彰显进步,成就催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海港区人的幸福指数,也如同城市的发展速度一样,蹄疾步稳,步步攀升。为进一步展示海港区十年发展新貌,区融媒体中心在各平台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栏目,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座城市的十年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向全民提供公平且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降低群众疾病经济负担的宏伟目标。担负着主城区100万人口医疗保健任务的海港医院不断创新,成立紧密型医联体,打通上下游医疗单位脉络,让百姓真正享受到医疗服务升级带来的实惠。
正在东港镇卫生院一楼交费的朱秀伟今年65岁,她说原来看病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市里大医院,现在自己骑电动车到镇卫生院就能看病,已经在卫生院门诊治疗了10天的朱秀伟体验感非常好,决定办理住院手续,好好治疗一下。
“到大医院看病吧,楼上楼下跑不说,人多到哪都得排队,到卫生院经济实惠,第一是少花钱,第二个态度好。”患者朱秀伟告诉记者。
2017年11月,秦皇岛市海港医疗集团成立,该医疗集团是以海港医院为龙头,8家乡镇卫生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它的成立是海港区优化整合基础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的医改探索与创新。
东港镇卫生院在海港医疗集团的带动和扶持之下,在国医堂的基础之上,开设了中医康复特色科室,可以为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做一些康复治疗,每周海港医院的专家都会到镇卫生院坐诊,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调整药物、监测患者的动态。
东港镇卫生院院长孙静娜表示:“咱们这儿的患者就不需要在交通不便捷的情况下也去市里去做一些日常的诊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家的日常服务,这大大节约了患者各方面的成本。”
据了解,为方便周围居民,解决一些轻症住院的问题,各镇卫生院还新开设了城乡居民医保日间病房,患者在家附近就可以住院治疗。
“过去患者可能都得到上级医院,就是二十四小时在院,一些轻症的患者不是很方便,我们新开设的日间病房,患者在家附近,在我们东港镇卫生院,不需要被24小时管理的,就可以住院治疗一些常见病、简单病,也同样的享受医保的报销政策。”孙静娜介绍说。
医疗集团成立后,海港区积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通过定期培训、进修轮训等方式对各成员单位医护人员、乡医等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
据东环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任斌介绍:“过去培训我们都是自己人,场地、参加人员、素质水平各方面是会受限制的,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培训都是集团要集体搞,海港医院派出专家,甚至是天津北京请来大专家来给我们做相关的培训讲解。”
海港医院和各成员单位之间还建立了双向转诊全流程绿色通道,患者就诊时如病情需要可直接转诊海港医院,海港医院为上转患者提供优先安排检查检验、住院绿色通道等服务。
“每次我们这收治病人里面有疑难病,或者是比较大一点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直接就给上面转过去,绿色通道也不用再走什么其他手续,直接住院。”任斌说。
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延伸。过去,基层卫生院有检查设施无诊断医师,各类检查室形同虚设。集团成立后,海港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患者在基层做检查,借助信息系统,即可由海港医院专家作出诊断报告,既方便患者,又保证质量。
“我们也成立了影像中心,我们在集团14家连锁单位,可以通过在下边做B超、X线、拍片、心电图,我们都有专家团团队可以进行远程会诊。”海港医疗集团、海港医院院长张立欣说。
海港医疗集团还坚持走中医特色之路,着力在基层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作用,设立了传统医学部,成立了中医培训学校,同时在基层卫生院建立国医堂,并开出120个协定中医处方,辅助基层医疗点通过中医治疗基础病症。
张立欣表示:“未来几年,我们医院要往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我们有院士工作室、有博士团队,现在在副院长于存国的带领下,我们特别要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积极开展外诊外治治疗,扩大中医的诊疗范围,把中医的一些理疗、康复、按摩、针灸以及一些治未病,我们要普及下去,让各个卫生院的国医堂都发挥作用,让老百姓都享受到我们最好的医疗服务。”